第二,出口结构的贡献值为-109.77Mt,贡献率为-16.89%。因此,出口结构的改善对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长有一定程度的阻碍。在2002年-2007年期间,我国出口贸易中高碳排放产业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利于我国降低总体碳排放水平。出口结构的变化对隐含碳排放增长有着促进作用,但总体而言,作用相对较小。
第三,出口总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贡献值为1266.38Mt,贡献率为194.81%。说明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由于出口总量的增加将导致出口隐含碳排放增加1266.38Mt,增长率为194.81%。可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出口总量的扩大。从图5可以看出自2002—2007年出口总额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碳排放增长也最为迅速,工业化呈现新一轮“高碳化”的趋势。2002年以来我国碳排放出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11%,而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巨大出口量所产生的增排效应,直接碳排放强度下降和出口结构改善都产生了一定的减排效应,但仍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隐含碳排放量仍在不断增长。由此可见,降低碳排放强度以减缓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增长,须要改变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发展科技和改善出口结构,进一步强化减排效应,以达到部分抵消巨大出口总量所产生的增排效应的目的。
图5 1997-2011年我国出口总额及排碳量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第四,碳排放强度变化的贡献值为-638.95Mt,贡献率为-98.29%。说明各部门直接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使得在出口总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不至于增幅太大。
第五,能源利用效率低。中国出口的碳排放强度在2002~2011年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目前在全世界仍是利用能源效率比较低的国家。一些高耗能产业,如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依然偏高,可见今后继续依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空间还较大。因此政府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淘汰低效的旧设备,从能源密集型的行业向低能耗的行业或服务业转移。
三、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的政策建议
(一)限制高碳产业
从中国出口商品的大致结构来看,出口最多的是化学工业、机械电子和电器设备等CO2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制造业、化学工业和纺织业是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部门,保持其产品的出口是必需的,但是关键要促进这些产品的更新换代,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但要对高耗能、高排放的产品出口进行必要的限制。可见,中国必须提高工业制造部门的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工业和重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发展高科技产品并向低能源密集型的服务业转移,从而以减少碳排放。
(二)调整出口结构
降低碳排放强度以减缓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增长,首先须要改变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减少高污染、高能耗工业产业的产品出口,逐步降低重工业所占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而向高附加值、低能耗的行业进行转变;其次对于隐含碳排放高、顺差额低的出口产品,可以利用关税、环境税收等经济手段来限制这些高碳排放型产品的出口。同时,在贸易政策上应给予倾斜,鼓励低碳产业的贸易发展,促进其贸易增长;最后政府应积极引导国内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研发,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和改善出口结构,加强对各产业的环境管理力度,使我国逐步完成从高碳排放型产品出口向清洁型商品的出口结构的转变。
(三)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煤炭、石油等燃料都是高碳排放的材料,我国长期以煤炭作为消费能源,其消耗量占到了能源消耗总量的70%,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还将继续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然而煤炭燃烧则会排放大量的CO2,因此要大力发展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新型能源,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一是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节能技术相结合,促进能源结构多样化,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二是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来优化能源结构,达到减排的目的;三可利用设备更新、先进技术和工艺等手段,提高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在加强能源结构调整、增加清洁能源消费量的同时,中国必须根据自身能源资源特点,加速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减少碳排放。 我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6):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