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贸易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途径
(一)对外贸易通过区位优势影响地区收入差距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与各地区产业的空间布局关系密切,而产业的空间布局与贸易的发展关系密切。运输成本会对外贸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以一国在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之后,经济增长将集中到沿海地区和边境地区,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东部沿海地区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无论进口还是出口的贸易成本都低于西部内陆地区,有利于吸引厂商进入。贸易活动不仅是这些产业获得原料和零部件的必须渠道,也是产品实现的必经途径。由于产业不可能孤立存在和发展,必然会和其他产业产生联系,所以与进出口产业有联系的产业也会向东部沿海聚集。这便构成了产业聚集,产业聚集是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位于特定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因其共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在地理上形成集中的产业群的现象 。
中国产业集聚的发展是很不均衡的,且具有明显的区域资源的特点。中国的产业资源大多数集聚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而西部甚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国家实行优惠的产业政策,经济基础较好地区成为政府的投资重点,特别是沿海地区。这些政策,引导产业资源向东部地区集聚,同时也加大了东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
(二)对外贸易通过就业状况影响地区收入差距
对外贸易的发展会增加国内的就业机会,这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中就已被提出 。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与就业关系的大量研究表明,对外贸易对一国就业的影响包括出口的扩大效应和进口的替代效应。罗布津斯基定理详细阐述了贸易引起一国要素收入的变化,从而可能引起要素的重组和产量的变化,因而就业发生变化。
通过S-S定理,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充裕度决定的,一国应该发挥比较优势,出口由较富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由较稀少要素生产的产品。由此可见,国际贸易会使拥有或生产丰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提高,相反的,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降低。要素价格的变化,会诱导人们改变生产计划,去生产那些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这就使就业方向发生了变化,同时工资也会发生变化,改变人们的收入水平,进而因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影响了地区的收入差距。
(三)对外贸易通过对外开放战略影响地区收入差距
对外贸易与地区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源于贸易与地区增长的差距。动态增长理论提,如果各国在贸易开放程度上存在差异,则收入分配也会产生差异 。此外,从文纳布尔斯用世界银行的数据库进行的检验可以推断出, 开放政策之间的差异和区位优势是引起贸易开放度差异主要原因。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就是一种典型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对外贸易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手段。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经济开发区,最后到内地逐步推进的全方位发展战略,各种措施并举,多种方式并存的开放格局。在整个80年代以及90年代早期,国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发展东部经济,给予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各项优惠政策,使沿海经济区迅速发展。非均衡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先富帮助西部内陆地区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对外贸易的非均衡发展强化了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部地区并没有在东部地区的优化发展同富起来,反而差距逐渐扩大。 我国对外贸易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3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