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借鉴探讨(5)

时间:2017-04-09 11:50来源:毕业论文
4)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也称边际产业理论,是日本学者小岛清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该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是从本国己经处


4)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也称边际产业理论,是日本学者小岛清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该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是从本国己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中依次进行。这些产业是一指己处于比较劣势的劳动密集部门以及某些行业中装配或生产特定部门的劳动力密集的生产过程或部门。凡是本国己经比较劣势的生产活动都应通过直接投资依次向国外转移。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投资者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对于投资国而言,将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和产品生产转移到别的国家,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东道国而言,则可以提供生产中缺乏的资源,吸取技术管理经验,促进当地其他生产要素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推动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2.2 基于产品角度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基于产品角度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是美国学者的文农(Vernon,1966)首先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它解释了美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文农认为,产品周期分为创新、成熟与标准阶段。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实施不同的投资战略。
在产品的第一阶段即创新阶段,产品创新厂商垄断着新产品的技术窍门,创新国垄断着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因此产品一般是非标准化的并且在研究、开发和设计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虽然在这个阶段生产是昂贵的,但是生产者享有的垄断优势和很低的价格弹性能补偿高的生产成本。在产品的第二阶段即成熟阶段,市场上出现了仿制者和竞争者,产品日益标准化,价格需求弹性增长,降低生产成本成为竞争的关键。厂商寻找低劳动、低成本的国外生产场所,进行直接投资。但是,投资区域一般是那些收入水平和技术水平与投资国相似,只是劳动力成本低于投资国。在产品的第三阶段即标准化阶段,价格竞争优势极为重要,投资国的丧失优势,此时只能将生产向低收入、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并通过贸易将产品返销到跨国公司母国其它国外市场。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战后美国制造业在西欧大量投资的原因,但它无法解释现代工业国家之间相互投资现象。
2.3 基于技术角度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基于产品角度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主要是局部技术变动理论。英国牛津大学的拉尔教授吸取了有关技术变动理论的研究,应用到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方面,从技术角度说明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的形成。他比较了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与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 所有权优势的本质区别,他认为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前沿性技术创新及高超的市场营销技能,而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优势同是利用广泛扩散的标准化技术,对非差别化产品的某一方面的营销能力或是某一特殊领域的管理技能以及对某一种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的调整与改善。拉尔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创新出一种独有优势,是源于技术变动的本质。他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指出,虽然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市场的开拓和科技知识的新突破,但技术变动又能够在企业内部范围进行适当改动使之适合当地条件从而得到发展或提高,这种技术的发展遵循一定的发展程序且是不可逆转的。也就是说,任何生产上的改动都需花费一定的成本,所以企业只能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技术变动。这种变动被描绘成不可逆转,即一旦某个产业部门全部地、广泛地使用了新兴技术,那么旧的技术就会被忘记,不再能被有效地利用。
2.4 对外直接投资的其他相关理论 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借鉴探讨(5):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472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