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提升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对策14
(一)完善和实行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制度14(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14(三)注重发挥政策协同效应14
参考文献16
附录18
一 绪论
(一)背景及意义
本文所研究对象是我国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存款准备金政策,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三大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工具的不同会导致在传导途径和方式上存在差异,从而进一步会使政策效果有所差异。存款准备金政策是银行在法规的约束下,通过调节商业银行的存款模式,从而改变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扩张乘数,来完成对信贷扩张和货币供应控制的目的。
一般来看,利用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既能够收缩银行间的互通性,另外也能够利用货币乘数多倍收缩其供应量。但是与其他的货币政策比较而言,存款准备金政策被看作一种猛药,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动用。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保险制度越来越健全,存款准备金普遍显现出日益减少的前景。而反观我国,从2008年之后,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经过数次的上调和下调,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其他国家对于这种非常频繁的调整是非常少见的。因此,在本文通过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研究,一方面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调节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验证,另一方面为加强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提出对策。
(二)研究思路、方法
首先通过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我国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出现了数次调整,其政策有效性究竟如何。接着通过相关人员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传到渠道和政策有效性的梳理,得出本文的探究方向。其次通过梳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相关知识体系,如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方式以及其制约因素。再次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用进行相关分析,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做法,以及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执行作用。最后通过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证分析,得出自2008年以来,存款准备金政策实施能够达到对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同时也为增强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际作用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采用有差异性的存款准备金体制;多方面考虑采取多种货币政策措施,完善政策措施调控合力;紧密配合财政政策,注重发挥政策协同效应。
本文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整理出相关研究人员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传导渠道以及分析视角;通过多方面的实证研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信贷规模、存款准备金规模、存款规模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成本之间的研究。
(三)研究综述
二 存款准备金政策相关理论
(一)存款准备金的作用机理
1.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理
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前者是直接以现金方式进行存款的;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行机构仅需暴力小额比例用作取款准备,剩下的则是用于贷款给其他客户。贷款以后,通常不直接将现金取出,而是存入个人的账户,这样下去,银行就可以产生出大量的存款。一般将这种以转账的形式孕育出的存款模式叫作派生存款。
为了保证取现需要,商业银行通常对其所吸收的存款不全部用于贷款,而是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存款准备。从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来看,即便是贷款创造的存款转移到了另外一家银行,但是却仍留在银行体系内。假设央行将100元存款存入A银行,整个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过程如下表: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有效性的实证研究(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5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