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 (2)

时间:2020-06-24 16:35来源:毕业论文
14 (一)改造影子银行工具 14 (二)设立风险防火墙 14 (三)加强货币工具吸收风险功能 15 参考文献 16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14

(一)改造影子银行工具 14

(二)设立风险防火墙 14

(三)加强货币工具吸收风险功能 15

参考文献 16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在给资本市场造成严重影响,也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冲击,欧盟各国也受到危机的冲击。因为新兴市场国家的本来金融市场发展就比较缓慢,所以受危机影响小,但在出口、外资方面也有影响,政治经济也会受到冲击。总体上,经济危机对全球的经济造成了影响。分析金融危机时,有人认为,影子银行体系是导致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影子银行”随即受到关注。

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逐渐放松了金融管制,全球性的金融体系改革开始了。在上世纪90年代,非银行金融体系得到了发展,非银行金融体系的发展加速了资金的流动,使资金得到更好的分配,进一步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加速了风险的累积,会威胁金融稳定发展。

截至2013年底,中国影子银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规模大概是23.4万亿元左右,占当年GDP总量的41%;在2013年,影子银行新增的发行数量累计规模超过了46万亿元,约为当年GDP总量的81%,可见影子银行的发展不容小觑。尽管将影子银行规模与GDP总量相比并无太大意义,但这能从一个侧面直观反映出中国当前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已经相当庞大。

此外,因为银行的理财产品、委托贷款和信托业务规模的大幅增加,2013年较2012年来说,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存量和增量规模有明显上升。实际情况下,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在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较高的速度在增长。由于可得数据的限制,难以观察到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的完整时间序列数据。

无论是从国际机构的报告还是从中国国内自身的统计数据来看,当前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发展速度也相当惊人且规模已经非常庞大。

2.研究意义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制定适合的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宽松,避免杠杆过大、去除经济泡沫,减少风险,假设货币总量不变,影子银行的发展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这就会干扰对货币的监管。近年来,受影子银行发展规模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货币政策实施有效性也会得不到有效保证。首先调查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而对货币传导机制影响程度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从两个维度出发,第一个维度是国际比较,因为影子银行体系是外来物,因此只有弄清楚欧美国家关于影子银行的根本问题,中国才可以借鉴。第二个维度是纵向分析,从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风险等方面进行的分析,追根揭底来说,还是因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与欧美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有较大的差异的,因此必须厘清其概念,才能划定范围、测算大致发展的规模,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合理评估带来的风险,提出合理的监管建议。

由于中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美国的金融体系较中国来说也更加成熟程度,中美的影子银行体系也因此有较大差别。因此,不能直接套用国际经验来分析中国的情况。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主要特征是证券化,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较之要缓慢一些,所以不会像美国那样会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于中国而言,哪种具体的业务是否归属于影子银行体系,需要根据具体的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和范围来划分的。本人撰写的这篇论文是通过分析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影响下的货币机制、风险及原因探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对货币传导机制有利的相关建议。  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 (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5529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