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不但是一个经济大省,而且还是一个粮食大省。虽然如此,江苏省的粮食生产依旧存在明显的地区不平衡特征。江苏粮食的主要产区在苏北地区,即主要是苏北五市(包括盐城、淮安、宿迁、徐州和连云港),其粮食产量总和约占江苏全省的60%以上[1]。淮安作为苏北重要的产粮大市,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467.19万吨,占全省粮食总量的13.5%,实现粮食总产十一年连增。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淮安粮食总产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小规模粮食生产经营的收益比较低,农户种粮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尽管如此,土地对农户的社会保障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却弱化了。想要增强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就需要进行规模化经营,而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是推进土地流转。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以淮安市为例,通过对淮安市粮食生产状况进行分析,运用经济学相关原理,着重探讨淮安市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的目标值,为淮安市以及整个苏北地区发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经济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2 淮安市粮食生产现状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粮食是民生之本,粮食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中国作为世界粮食大国之一,粮食充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坚持粮食生产适度规模化。粮食生产适度规模化的进行需要推动土地的流转,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适度规模流转,有助于推动粮食安全生产,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目前淮安市在土地流转的积极推动下,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已逐步进入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1 淮安市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地区。处于北纬32°43' 00"~34°06' 00",东经118°12' 00"~119°36' 30"之间。四周与盐城、宿迁、扬州和连云港接壤,面积共10072平方公里。淮安市位于黄淮与江淮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以水稻土、潮土等为主。天气易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四季鲜明,光热充足,适合农作物的生长[2]。此外,淮安还具备充足的水资源、矿产和森林资源。
淮安市领土面积10072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为682210.76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8%。到2013年末为止,全市共有115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年末户籍总人口552.96万人,常住总人口482.69万人,乡村户数99.03万户,共计394.95万人口。2013年,淮安第一产业增加值272.58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9.8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16.54亿元,谷物及其他农作物180.499亿元。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32.18万吨,水产品产量25.93万吨。淮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045元。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总计143.14万人,新增加的劳动力1.86万人,转移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67.9%,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4%[3]。
2.2 淮安市土地流转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经营权流转速度的不断加快,粮食产量逐步增加,发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想要发展规模经营,就需要规范有序的流转土地。近几年来,淮安为了快速推动农业市场的转变,推行以城乡一体化为目的的综合发展战略,努力寻求符合各地特色的土地流转路径,并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升级。据对淮安市3个县的10个乡镇调查,结果显示 淮安市农户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研究(2):http://www.751com.cn/jingji/lunwen_6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