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教学改革研究(2)

时间:2017-01-02 15:36来源:毕业论文
1.2研究意义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要求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1.2研究意义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要求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而且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普及计算机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视野,为后继课程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该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大学计算机课程学习的起点,对于教师来说是进行计算机课程教育的开端,因此,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高校计算机素质教育。
分类教学是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而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的不分专业特点“一刀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分类教学的调整和改革,是使该课程教学目标最终符合现今社会各行各业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
2.分类教学概述
2.1分类教学的含义
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做好基础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为了更好的普及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分类教学。所谓分类教学,就是在尊重教学大纲和进行专题教学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根据他们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外部的就业形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从而培养全新的创新型人才。计算机基础课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每个专业都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它是整个课程体系分类教学建设的难点所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类教学改革,要依照教学计划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从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类别的要求,进行不同类别的教学,给予不同类别的辅导,组织不同类别的测试[1]。
2.2分类教学的模块体系结构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所不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基础操作类、普遍应用类、专业创新类[2]。所以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大致分为四类:理工类、文管类、经管类和体育艺术类。在分类的时候,首先要按照不同的人才培养要求,确定各专业的职业类别,选择出计算机基础知识公共模块,然后再根据专业的特点,制定本类别的其他需求模块。
(1)公共模块:就是计算机概述、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和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2)需求模块:①理工类的学生,还需加大对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应用基础、软件开发基础及信息安全的培养力度。②文管类的学生,需要做好的是加大对微机操作系统及其应用、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基础、多媒体知识和应用基础、网络等知识的培养力度。③经管类的学生,要做好的培养就是操作系统应用、网络基础应用、Excel电子表格、信息检索和数据库。④体育艺术生,他们所需模块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软件、Internet的应用、PhotoShop图像处理等多媒体软件。
3.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学现状分析
3.1教学目标
目前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大多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制定出统一内容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考试大纲,面向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行自然班组合、“多媒体教学+上机实验”的教学模式,以标准化的考试测验为主的考核方式。
3.1.1教学目标统一,不注重专业培养特点
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差距大,高校新生在入学时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高校教师在授课时若讲得简单,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不到新知识进而产生无聊的情绪;若讲得过快,会导致部分学生感到吃力,无从下手。在整个课程规划中,加上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科每个专业对计算机知识要求不同的情况而忽略了学生的专业背景,忽视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应注重的创造性和专业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教学改革研究(2):http://www.751com.cn/jisuanji/lunwen_171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