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中国文学作品对外译介的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准确翻译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成为我国翻译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目的论,作为指导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一大理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强调文本之外的一些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尤其关注原文意图、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对译本进行更全面合理的评价。早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目的论便开始运用于翻译的实践和研究当中,然而国内对其译介却很少,将其结合具体翻译作品来做研究的则更少。本课题从文化负载词的分类、翻译策略着手,探讨巴金《家》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以目的论为指导,对《家》中的文化负载词分类解析,列举较为典型的翻译实例,着眼于译者翻译其不同种类文化负载词所使用的不同翻译策略,比较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使用频度,进一步思考文化负载词在翻译过程中的得与失,认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于文化交流所承载的巨大意义,对翻译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32674
课题研究现状:
在国外,早在上世纪,尤金•奈达就对翻译作品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探究,将其划分为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五大类。此后,诸多译者又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文化负载词的概念。在这之后,不少译界人士开始运用不同的翻译理论对文化负载词加以探讨,如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研究,论纽马克的语义翻译观和交际翻译观对文化负载词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等。论文网
国内人士对于文化负载词的了解也随东西方交流的促进而加深,我国著名学者廖七一将文化负载词描述为“文化负载词汇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
此外,专家学者对巴金的作品多研究其主题,少有人研究其留存的上世纪前期中国文化印记,然而其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就为本文研究《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创新点:
本课题从文化负载词的分类、翻译策略着手,探讨巴金《家》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以目的论为指导,对《家》中的文化负载词分类解析,列举较为典型的翻译实例,着眼于译者对不同种类文化负载词所使用的翻译策略,旨在进一步了解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所使用的技巧以及现实意义。主要创新点为:基于前人主要是从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目的、美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本课题在目的论视角下探究《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对于中国文化传播所起的深远意义。
课题进度安排:
9月20日-10月27日 选择论文研究方向并提交论文题目
10月28日-11月12日 准备相关材料,开始撰写开题报告
11月13日-1月23日 提交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初稿
2015年1月24日-4月24日 完成初稿,进行论文修改
2015年4月25日-5月20日 完成论文,查重并提交定稿
2015年5月23日-5月27日 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 Baker, M. (1992). 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 Nida, E. A. (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Nida, E. A. (2001).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开题报告:http://www.751com.cn/kaiti/lunwen_29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