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银行的竞争力国外学者的研究比较超前,主要从银行规模,范围的影响因素和管理银行效率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水平方面来查究。国外银行竞争力的评价,分为机构研究和个人研究两大类。45141
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是世界领先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机构,出版的《世界竞争力报告》 ,在世界上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它对于竞争力评价的思路呈现一种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第一步是定义竞争力,且是从国家层面的角度定义,第二步找出影响竞争力的因素,在前两步基础上最后做出评价分析。
另一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其分析方法创造性的突破了各种传统理论的束缚,尤其是竞争的“五力”模型和价值链思想,为后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从他的理论中,我们能够知道,银行竞争力的大小关键是决定于于五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是:行业竞争者的能力,替代品的威胁,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以及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通过来分析影响银行的五力,可找出这些要素影响银行竞争力的作用原理和机制。
其他国外学者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有:
Kolor(1987)发现,信息资源共享下,综合经营模式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单一的经营模式,这显现了银行具有业务范围效率。
Mester和 Berger(2003)从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来看,发觉样本选取的资产规模、组织形式、测度方法和其他要素会影响银行竞争力。
Coles,Daniel和Naveen(2006)认为,一个国家新的经济政策对银行的竞争力是不明确的,因为它带来了一些好的影响,银行在操作条件下,在同一时间,也有其他的一些变化。
2. 国内主要竞争力理论
同时近几年国内研究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在 IMD和 WEF 的研究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评价研究中心(2001)指出银行规模、中央银行政策、利差、对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管、银行部门资产占 GDP 比重、信用卡发行量及信用卡交易量金融技术人才论文网、对金融交易的信任等组成了我国银行部门的效率竞争力评价体系。但该系统适用于整个银行业,但个别银行竞争力的评估,存在许多缺陷。
朱纯福(2002)指出银行竞争力评价需结合内部因素如银行自身经济条件的发展,还要结合产业结构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他借鉴穆迪的评级方法,并结合市场份额等方面的规格,创设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竞争力评价指标系统。
焦瑾璞(2002)认为,银行业的竞争力应包括三方面,即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因素。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流动性组成了现实竞争力;监督效率,治理结构,业务创新形成了潜在竞争力;环境因素有宏观运行、金融政策等。
朱枫、魏春旗(2005)把银行竞争力分为三层:表层、深层和核心层。认为:由技术、流程、人才、制度、战略、文化及组织构成的竞争力体系决定了银行竞争力。其中,内在动力是人才培养,外部因素则是战略安排体现发展方向,制度创新。
楼裕胜(2007)指出银行竞争力,跟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的周期发生变化,并从这一角度来衡量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以及其他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评价方法上面他将银行竞争力分为现实竞争力,潜在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三部分更具体的分析。
黄宪(2008)认为银行的资源是稀缺的,银行的竞争力是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本质。并由此创立了由银行竞争力的表现、本质和来源三方面组成的竞争力分析体系。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开题报告:http://www.751com.cn/kaiti/lunwen_4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