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相关人员来说,是指导方针和规则,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可以把会计准则分为两类,营利性会计准则和非营利性会计准则。通过会计准则,让企业的账目核算和会计报告等文件更加的规范,更加制度化,也能够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会计结果,并对这些会计结果进行比较,找出最适合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速进程中,中国企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我国会计准则和指导决策对企业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出台和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由国际会计惯例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按照会计和信息产生的披露的质量宗旨的新会计准则,进一步加强信息供给的约束,有效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有利于公众作出合理的决策,还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二是有助于提高开放的水平。会计是国际性商业语言,为发布会计准则体系,架起了一座桥梁,便利了会计技术和对外经贸合作,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中国的对外投资环境,全方位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三是可以鼓励上市公司改进会计质量,更好地保护信息不充分一方足够的利益。同时,促进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的改善,促进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综上所述,颁布和实施会计准则将规范会计工作,保障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对维护公共利益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
(二)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1、会计准则改革起步阶段(从1978年至1992年)
中国自1979年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会计的基本原则,并从1981年开始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关注,为方便国内会计学学者和会计从业人士的使用和研究,会计协会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翻译。财政部于1988年10月31日正式设立了专门研究会计标准制定工作的“企业会计准则小组”,最终在1992年11月30日正式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1992年至今,中国拥有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第一个会计准则。
2、会计准则具体化阶段(从1992年至2001年)
这是会计改革不断深化的阶段。我国财政部于1993年开始制定研究了具体会计准则源`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财政部在1997年6月4日正式颁布了《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作为全国首个具体会计准则。接下来的几年已发行了的非货币性交易、无形资产、债务重组、会计差错更正、租赁和其他的准则作为指导方针。中国财政部在1997年到2001年间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并在制定的过程中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
3、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阶段(从2002年至2005年)
这一阶段我国的会计准则是以国际化战略为主导。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WTO后,我国加快了经济、贸易和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因此我们迫切要求,中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基本统一。然而,考虑到中国会计环境的特殊性,我国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国际会计准则,但同时还要参与国际经济,因此,我国决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以国际会计准则为蓝本的渐进式的会计准则。
4、会计准则体系构建阶段(2006年以来)
我国财政部在广泛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在2006年2月15日,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新准则体系形成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会计准则系统。该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符合中国国情,充分考虑到了各项经济事项交易内容符合我国的法律与经济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总原则、结构与范围方面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大致内容和发展方向相一致。 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研究(3):http://www.751com.cn/kuaiji/lunwen_5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