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贺建云.论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成因与对策.青少年研究,2005,(3):36-37
[12] 洪章.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及其预防与矫正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2009.
[13]侯崇文.出入不当场所的青少年与偏差行为.青年研究,1998(10):32-44
[14] 胡志海.网络行为失范者的内隐攻击性、内隐自尊研究.心理科学,2009,32(1):210-212
[15] 胡志海,徐成钢.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教育对策探讨.继续教育研究,2008(10): 140-142
[16] 李冬梅,雷雳,邹泓.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的特点与研究展望.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95-97,70
[17] 王红娟.网络越轨行为及其社会控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春:长春工业大学图书馆,2010.
[18] 王莉,邹泓,任磊等.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络偏差行为与一般问题行为的关系.中国特殊教育,2010(8):74-79
[19] 席杰.大学生在线交流现状及心理需求满足特点:[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2011.
[20] 肖剑鸣,郁贝红,黄睿.青少年偏差行为及其人类生态学观.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18,(2):21-26
[21] 徐艳国.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思想教育研究,2007(4):28-31
[22] 杨喜添,涂敏霞,吴冬华.青少年偏差行为与社会支持.青年探索,2007(5):8-12
[23] 余会芹.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其防范策略研究一-以西安市高校学生为例:[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长安大学图书馆,2010.
[24] 曾守锤,桑标.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理论述评.心理科学,2005,28(5): 1256-1258
[25] 张世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及对策思考.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18(2):69-72
[26] 张文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4)20-21
[27] 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75-480
[28] 赵兴宏.网络伦理学概要[M].辽宁: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29] 张震.网络时代伦理[Ml.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0] 李一.网络行为失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研究任务书(2):http://www.751com.cn/renwushu/lunwen_3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