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海棠园土壤调查与改良+文献综述(2)

时间:2018-06-22 15:46来源:毕业论文
2、土壤电导率 12 四、结论与对策 13 (一)结论 10 (二)改良对策 14 1、规划未来校园土壤改良工作 14 2、改建校园排灌系统,缓解盐碱现象 14 3、调整土


2、土壤电导率    12
四、结论与对策    13
(一)结论    10
(二)改良对策    14
1、规划未来校园土壤改良工作    14
2、改建校园排灌系统,缓解盐碱现象    14
3、调整土壤通气状况,改善土壤结构    15
4、因地施用肥料    16
(三)绿化种植对策    16
1、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16
2、移栽的时间和技术    17
3、养护管理    17
五、致谢    19
751、参考文献    20
引  言
土壤是绿色生命的源泉,不仅是植物扎根立足之地,为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大部分生活要素,也是保障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文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土壤的质量是关键所在。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打乱了原本和谐的环境,不断地干预和破坏土壤环境。在日积月累下,土壤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同症状接踵而至:土壤肥力不足、缺乏养分、土壤板结、土壤盐碱化、土壤通透性差等甚至是重金属污染。在此影响下,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绿化质量和景观效果大打折扣。近几年,我国的土壤资源和土壤质量有所下降,如何治理土壤并恢复土壤生态平衡纷纷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1]。
上海土壤的母质多长江冲积物,在自然历史和城市地域的限制下,土壤性质不佳。土壤是基本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2]。随着上海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拆房建绿的政策逐渐背道而驰,不恰当地开垦、利用土壤资源导致绿地土壤土质变差,阻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3]。自我校新校区建立后,为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通过植物的配置和设计规划,各具特色的植物造景已成为新校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当大风暴雨过后,校园便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成年大乔木被吹折了树梢,小灌木更是东倒西歪,有的甚至是根系裸露,百花凋零,落叶缤纷,一片萧瑟景象。为了探讨新校区部分绿化生长情况不良的问题,以海棠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在区域的土壤展开调查。通过分析其主要的理化性质,进一步了解土壤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促进海棠园植物群落的生长而提出土壤改良的措施与绿化种植对策,并为校园内其他特色植物林的栽培管理提供借鉴之处。
 一、    立地概况
(一)    地理位置
我校奉贤校区位于北纬30.844°,东经121.512°,地处上海市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降水量1444.9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年日照时数1979.4小时,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最高气温为37.1℃,无霜期为231天。较往年相比,全年气温正常略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接近常年略多。7月至10月份常遭受台风暴雨,恶劣天气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二) 土壤情况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前缘地带,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长江东流入海,上海绝大部分地区低洼谷地遭海浸后被淹覆,西部局部地区沦为滨海湖沼低地。海面上升后,海岸线渐退,发生溯源堆积,长江上中游带来的大量泥沙与海水顶托。在经过多次苍海桑田的海陆变迁和人工开垦后,淤平了上海地区岛状起伏的原始基底面,就是如今上海这块富饶的陆地。
奉贤区临江濒海,地处上海市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端,属于成陆时间较晚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南临杭州湾,涂面平坦,是开放性的滩涂,泥沙底质;北枕黄浦江,是兴建港口和发展造船业的理想基地。我校奉贤校区地处古时海岸线岗身以东的滨海平原,以江海冲积物为主母质。土壤的组成既有江河冲积土,又有滨海砂土,粉砂、粉砂质黏土是其主要成分,粗粉砂含量为48.05%±11.15%,黏粒16.35%±5.79%,黏地矿物质组成均以水云母为主,并含有蒙脱石、高岭石、蛭石等。滨海平原外侧母质沉积较晚,地段分洗明显。由于成土年龄较轻,石灰反应较强,沉积多砂壤质,p H 微碱性至碱性,土壤中碳酸盐分布均匀,掺有氯盐,是典型的江海沉积型母质[4]。据《奉贤县通志》记载,解放初期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海涂,后来经过不断的围海造田,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新型海滨集镇。在小镇建成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壤改良措施,以改善土质,促进农业发展。目前,这里以水稻土滨、海盐土和夹沙土居多。 海棠园土壤调查与改良+文献综述(2):http://www.751com.cn/shengwu/lunwen_1821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