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日照时间和暗夜时间长短的交替性变化。光周期现象是植物对日照时间的长短规律性变化所作出的反应。每天的日照长短可以决定很多一年生植物的开花时间。植物的叶片可以敏感的感受光周期的信号,植物叶片将感受到的信号传递到生长点。通过基因表达形成花器官进而控制开花的进程。高等植物一般是通过光敏色素、隐花色素和趋光素三种光受体感受光源,其中,光敏色素主要感受红光和远红光,而隐花色素则主要吸收紫外线(UV―A)和蓝光。
植物对于开花的反应各不相同, 在光周期现象中植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 根据它们的不同需求可将植物划分成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为短日植物,在二十四个小时白天黑夜的周期中, 对日照要求有一个最高的要求, 只要超过这个限制的时长就不能开花的植物就是短日植物。若将黑暗时间适当的延长一些, 把光照的时间压缩短一些,则可提早开花。第二种为长日植物,它在二十四个小时的昼夜周期中, 对光照时间要求有一个最低的限度, 若要植物开花则要求日照时间必须高于这个最低的限度。一般在实践当中,如要提早开花时间,则可以通过延长光照时间、缩短黑夜时间来实现。第三种类型为日中性植物,这种植物在任何日照时长下都能开花, 日中性植物在合适的环境下就能够开花,对于日照时长没有特别的要求。
植物开花的调节模式有两种,第一种为外部一致模式,该模型由Bternal[3]率先提出,主要阐明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和其生物钟的关系。植物的生物钟反应意思为植物体内的一种以近似24 h为单位的昼夜生理节奏变化。该模型表明,在某一特定时间段中,植物的开花被对光照尤为敏感的生物钟反应调控。因此,当条件合适,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长日照植物就会被诱导开花。与之相反,短日植物则会被抑制开花。Pittendrigh 和Minis[4]也称这一模式为外部一致模式,其本质就是植物识别日照长短的能力是由结合感知光信号和生物钟信号实现的,开花时间可以得到控制[5]。第二种植物开户的调节模式为内部一致模式,这种模型由Pittendrigh[6]提出。内部一致模式的概念为当植物处在对光照敏感的时段中时,提供充足的光照,植物就会被诱导开花。如果条件相反,则就会抑制植物开花[7]。
植物的发育不仅与其遗传因素密不可分,还与其生长的环境条件息息相关。普通条件下,只有营养生长达到一定需求后才能进行开花转换。不同物种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光周期的敏感时期。光周期反应的敏感时期根据物种的不同也相应有不同的时期,有的仅仅在植物生长的一个时期内,而有的植物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时期则是其整个的生活周期。植物在敏感时期产生反应则能对开花起到重要的作用。光敏感的阶段可以通过相互挪动在不同发育阶段植物的日照长短的试验来确定[8]。可以用Adams等[ 9] 提出的模型来处理在试验中最后所得到的复杂数据。由于植物一旦被诱导开花,其主茎上就不会再长出新叶,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通过叶片数区分光周期对花发育以及开花诱导的效果。
西双版纳黄瓜光周期敏感(温带地区栽培,与光周期不敏感的栽培种相比开花迟),限制了西双版纳黄瓜和栽培黄瓜的基因交流,研究其光周期调控开花性状的遗传规律,对于促进黄瓜种质资源的交流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光周期敏感的西双版纳黄瓜SWCC12为材料,通过测量植物生殖发育相关生理指标,来研究光周期对黄瓜开花的影响,为提高黄瓜品种在不同地理纬度和播种季节的适应性,及黄瓜种质的扩增与创新奠定了基础。 光周期对黄瓜开花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2):http://www.751com.cn/shengwu/lunwen_2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