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浙麦冬致病真菌的分离与鉴定(2)

时间:2020-07-03 16:35来源:毕业论文
8 2.2 结果与分析 8 2.2.1 致病真菌的分离结果与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 8 2.2.2 病原菌ITS序列分析结果 11 2.2.3 病原菌综合鉴定结果 14 2.2.4 致病性测定 15 3 讨论

8

2.2 结果与分析 8

2.2.1 致病真菌的分离结果与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 8

2.2.2 病原菌ITS序列分析结果 11

2.2.3 病原菌综合鉴定结果 14

2.2.4 致病性测定 15

3 讨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  引言

中药材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块瑰宝,是我国人民在几千年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遗产。浙江省是全国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其主产的“浙八”等药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浙麦冬(Liriope platyphylla)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植物,适应性强,喜湿润又耐干旱,有较强的耐寒力,是浙江省八大名药材“浙八”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强阴益精,定肺气,安五脏,止烦热,久服轻身明目不老不饥。”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之功效。用于肺燥干咳、津少口渴、心烦、便秘等症。还可提高耐缺氧能力,缓解冠心病和心绞痛,是中医治病不可或缺的常用药。麦冬也作为绿地观赏植物栽培,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中药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这就要求中药材实行规范栽培,而病害诊断与治理恰恰是这一进程中最薄弱的技术环节。由于药用植物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环境气候不断变化及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等因素,病害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药材品质有所下降,使原本的道地药材逐渐丧失了市场竞争力,进而造成整个浙江地区面临中药材市场份额缩水等尴尬局面,甚至危及我国药用植物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和中药材出口创汇。因此,如何正确识别当前药用植物病原菌、弄清防治困难,如何进行无害化治理,如何提高中药材的安全卫生质量,从而达到最佳药理品质,是当前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研究工作的重点。

植物真菌病害的鉴定及防治一直是植物病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但多数的研究者都将研究的目光关注在与人们的生活更为密切相关的大田作物及园艺植物上,有关药用植物真菌病害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其中对麦冬真菌病害的研究更是稀缺,大多研究者将麦冬的研究重点放在其药用活性成分上,少有对其真菌病害的研究。罗永强、翟珍珍等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和科赫氏法则验证对山麦冬叶枯病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但是由于植物病原菌种类繁多,形态复杂,仅凭形态学特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缺乏准确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外对麦冬真菌病害的研究寥寥无几。

近年来麦冬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农药污染和药品残留超标,以及引发病菌的耐药性等问题,对药材的安全生产及食用者的健康都造成重大隐患。因此,如何正确识别麦冬植物病原菌,如何进行无害化治理,提高药材的安全卫生质量,以达到最佳药理品质,是当前麦冬病害防治研究工作的重点。

一般种植人员药材病原菌多采用传统分类鉴定方法,但因真菌形态、地域的差异,结论并不一致,有时出现治疗效果欠佳,有时可能症状相似,在没确定病原菌的情况下乱试杀菌剂,增加了病原菌的抗药性和药材农药残留,对中药品质,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都会带来负面影响[1]。因此,平常的形态鉴定有一定局限性。ITS1和ITS2是中度保守区域,其保守性基本上表现为种内相对一致,种间差异比较明显。ITS的这种特点使其适合于真菌物种的分子鉴定和菌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真菌属内物种间或者种内差异比较明显的物种)。由于ITS的序列分析能实质性地反映出属间、种间以及菌株间的碱基对差异,此外ITS序列片段较小、易于分析,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真菌属内不同种间或近似属间的系统发育研究中[2,3,4]。 浙麦冬致病真菌的分离与鉴定(2):http://www.751com.cn/shengwu/lunwen_5574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