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境外影视作品及其审查概述
(一)境外影视作品的概念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未经审批的境外影视作品,包含了“未经审批”“境外”和“影视作品”三个字节。理解该对象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探讨其著作权益的保护具有先导性的作用。《国家安全法》对于“境外”的解释是:“境外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领域以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尚未实施行政管辖的地域。”由此可知,“境外”不仅包括中国领域之外的国家地区,也就是外国,也包括了属于中国领土,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尚未实施管辖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此外,并非我国国籍以外的创作者创作的作品就是境外作品。我国国籍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境外发行的影视作品同样属于“境外”,而我国国籍之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我国境内发行的作品则属于“境内”。这里的“境外”,仅是地域的区分而非国籍的区分。[1]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统称为影视作品。它是指摄制在一定物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播放的作品。”显然,影视作品并不狭义的仅仅包含电影作品和电视作品,在实际生活中,理所应当包括动漫动画、音乐MV等影视类作品。
(二)境外影视作品的审查模式
1、 行政审查
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正式施行《电影管理条例》,确立了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未经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的电影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电影片,不得发行、放映、进口、出口。”我国电影审查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国家广电总局,审查的主体是由广电总局设立的电影审查委员会和电影复审委员会。制片单位在制片完成后,首先进行自审,再提请电影审查委员会正式审查。制片单位根据审查委员会的意见进行修正回复,经复审委员会复审无问题,即可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
这种行政审查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着政府部门的强制力,使审查制度得以便捷地贯彻;另一方面,凸显着审查一方与被审查一方地位的不平衡,委员会和制片方实际上处于行政相对关系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地位。[2]受审者必须满足委员会的修改意见,否则就会面临无限退回的境遇,影片上映获利也将遥遥无期。而在这过程中,受审者很难能够抗辩或者寻求权益救济。
2、 事前审查
《电影管理条例》第二十751条规定:“电影制片单位负责电影投拍和电影片出厂前的审查;电影制片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对其准备投拍的电影剧本审查后,应当报电影审查机构,电影审查机构可以对报备案的电影剧本进行审查,发现有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禁止内容的,应当及时通知电影制片单位不得投拍。”由该项规定可以得知,我国的电影审查是一种事前审查,包括影视作品拍摄之前审查剧本,摄制完成后上映之前审查影片。由此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便诞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尚未经过审批的影片被侵权利用,比如私下放映、刻录出售、网络提供点播下载时,法院是否应该对这些作品进行事后审查,是自行审查还是委托相关行政部门审查。如果不予审查,被侵权作品的合法性就无从分辨,著作权就难以主张,著作权人往往将面临投诉无门的困境。如果予以审查是有必要的,相关授权和程序亦无明文确定。如果不对事后审查进行补充,很有可能出现一案两判的司法窘境。
3、 审查规则不确定性
- 上一篇:论中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可行性
- 下一篇:试论自杀参与行为的法律定性+文献综述
-
-
-
-
-
-
-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