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低保经济适度性分析 13
1、 2012年低保水平 13
2、 2012年经济水平 14
3、 2012年城镇居民低保经济适度性分析 14
(四) 2001-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低保经济适度性比较分析 16
1、 因子分析解释 16
2、 对比分析方法 18
3、 2001-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低保经济适度性比较分析 18
四、启示 20
(一)健全相应的低保和经济的联动机制 20
(二) 在扶持的基础上积极带动 20
(三) 着重发展经济,提高低保水平 20
(四) 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救助贫困群体 20
(五)政府应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群体脱离贫困 21
五、结论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我国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1997年制定的,这对于城镇贫困人口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总书记也提出了要“精准扶贫”——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做到精准到乡,精准到户,真正的做到解决贫困问题,为第一个“百年计划”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世界各国对适度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做过各种各样的研究,都未能得出最准确的结果,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当地的低保水平与经济水平应该保持一定的适度性,但就之前学者的研究来看,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出入,即高经济的不一定高低保,低经济的也不一定低低保,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双方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我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与经济水平适度性研究”为研究题目,以低保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适度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相关数据,主要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构建城镇低保的水平和每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这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两者现行标准的适度性和合理性,得出相关结论,并最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得到的启示。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了解决生活困难的城镇居民的生存问题,从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助的制度,对我国贫困群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近些年,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无论是从绝对数还是从相对数看都有很大的增长,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低保水平和经济水平适度性的研究并不多,大多数是从具体的某一个地区进行着手,对低保标准的设置方法、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并未深入从数据方面进行测算,所以在这方面做一定的研究是需要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也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问题的重点之一,低保的标准关乎着每一个贫困家庭,它是他们脱离贫困的希望,而且低保水平与经济水平的适度性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起到决定性作用,制定得过低就不能起到保障的作用,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制定得过高则容易造成人们的“福利依赖”,让贫困群体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增加政府的负担。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2001年和2012年,我国的城镇低保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适应,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从某种程度上,本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