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对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解读
2.1 对城镇化的解读
城镇化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又被称为城市化或都市化,主要是指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以后,非农业活动比重逐渐上升而农业活动比重下降。而经济发展则是推动城镇化的核心动力。在经济学层面上,我们可以将城镇化定义为:它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增加了城镇数量、扩大了城镇规模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由于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而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在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了城镇的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7]。
2.2 对新型城镇化的解读
2.2.1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及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17.9%,中国的城市化率自1997年跨出30%的门槛以后,几乎以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发展,2012年已经达到52.6%。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现状:(1)我国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及非农业化,其现状不利于我国的各产业协调发展,也给生态发展和城乡发展造成了破坏;(2)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以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为主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达到了基本合理的城市规模水平;(3)人口流动的促进作用加强,从全国情况来看,东南沿海省域是国内人口流入最多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来此务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些地区的城镇化;(4)发展小城镇是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8]。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2.2.2 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城镇化历年统计数据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开始跨入大城市优先发展的快速城镇化阶段。如图1所示,从2000年到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到52.6%,增长迅速。城镇化发展迅速与我国目前城镇化发展水平低的现状暴露了我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某些地区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的发展,忽视了对生态及环境的保护,过分强调达到城镇化的结果,忽视了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化结构明显,尽管城镇化实现了发展,但没有兼顾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差异显著,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城镇化。综上所述,我国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某些当局领导者的认识错误,他们片面的把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划等号,即在城镇化进程中以建设为主导,没有很好地处理人、产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3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新型城镇化是在城镇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正确建设城镇化的新理念,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9]。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统筹和规划,即从过去过分注重城市发展向实现城镇、城乡一体发展,做到城乡发展的统筹兼顾。此外,运用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鼓励城市支持农村发展,提升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能有效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相信其一定能够成为中国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