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2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

    2.1 概念界定 

    2.1.1 应试教育

    所谓的应试教育是指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单纯的为应对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1]。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必须先把“应试”与“应试教育”区分开来,二者是不能等同的。那么,应试从何而来?有考试必然就有应试。考试与应试是相对统一的关系,这两者是不可能分开的。考试作为人类社会上的一种竞争手段,它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褒义贬义之分。教育学将教育定义为:“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 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那么这种预期的变化是否发生,又或者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该如何判断?显而易见,通过考试能快速有效地检验。那么从考试和应试的必然联系这一点来讲,应试也应该是一个中性概念,无可厚非。但是应试在现实中却既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义的,因为这取决于它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应试是否起到积极作用,在于考什么怎么考。

    有人认为有“应试”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或者说有“应试”就一定存在“应试教育”。“应试教育” 往往都被带上引号,这是因为“应试教育”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取向。带引号的应试教育往往是贬义的,是对于单纯以应试升学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升学率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追求升学率并没有错,但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必然导致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以及片面发展等问题。

    2.1.2 素质教育

    “素质”这一词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便受到教育理论界的普遍关注。“素质”一词从提出就不仅仅是指狭义的先天遗传生理素质,还包括了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素质以及社会素质。素质教育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1987 年发表的《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一文中使用了“素质教育”一词。此后,教育理论界对其进行了众多探讨[3]。

    在众多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中,我们一般将素质教育定义为: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求,旨在全面提高公民各发面素质,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教育[3]。此时的“素质”的涵义得到了大大的扩充,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素质教育有各式各样的理解。

  1. 上一篇:MOOC理念对于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的模式研究
  2. 下一篇:淮宿地区高中生地图素养差异研究
  1. 初一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2. 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

  3. 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策略

  4. 新疆巴州地区中小学信息...

  5. 生命化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6. Flash动画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7.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导学案的设计研究

  8.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9.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0.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1.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2.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3.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4.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6.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7.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