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易方式明显优化
目前,我国服装出口的数量和金额逐渐增多,同时出口产品的结构和贸易方式得到了改善。不仅贸易的金额逐年增加,而且贸易金额在总额中占据的比例也有所上升。在十一五期间,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占据总额的比例由原来的65%增加至70.1%。2010年,贸易出口总数已经高达1,529.4亿美元,同比增加了27%。同时,加工贸易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占据的比例降低了,2006年进出口额在总额中所占比重为30.7%,而2010年却降低到22.6%。
(二) 长三角地区服装出口现状
长三角地区已经发展为我国经济最开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成为了纺织品服装重点生产基地之一。2010年,长三角地区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数量占据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9.59%。出口额最多的省是浙江省,而江苏省和上海市次之。这些省市的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出口额占据全国出口额的比例分别为24.28%,16.53%和8.78%。
1、 服装业出口主体
根据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的出口主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的出口主体是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现在出口主体逐渐转变为民营企业。以浙江省服装对外贸易企业为例,浙江省服装出口主体是私营企业,根据该企业对外贸易的数据显示,在第一季度中,浙江省私营企业服装出口额为73.6亿美元,占据整省服装出口总额的比例为61.2%,而国有企业出口服装金额为10.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服装金额为30.6亿美元,集团企业出口服装金额为4.9亿美元。由此可知,浙江省服装出口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其他企业仅仅是辅助。
2、 服装业贸易模式
长三角地区服装业对外贸易的特点是以迅速发展的一般贸易为主,发展滞后的加工贸易为辅,其他贸易方式逐渐显现,但占据的比例极小。长三角地区的纺织产品对外贸易时,不管是来料或进料的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都是越来越少,而一般贸易所占的比重逐渐升高。这体现出长三角地区外资对纺织产业的影响越来
越小,一些自主品牌的一般贸易已经逐渐取代了单一的加工贸易模式。这与长三角地区集群模式下的民营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最近,由于一些发达国家把生产基地逐渐的转向廉价劳动力的东南亚国家,因此来料加工这种出口方式正在逐渐的减少。但是,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我国纺织业发展是一种警醒作用,想要我国纺织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只凭借加工贸易产生的微薄利润是不明智的,根本的解决方法是逐渐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3、 服装业出口产品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三角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结构得到完善,纺织品与服装及附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生产的纺织品中,初级产品的纱线增加速度逐渐减慢,其价格不断的降低,丧失了比较优势,但是对外出口的棉纱线和化学纤维纱线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比较高,归于出口创汇产品类别。在生产的纺织品中,布类和制成品占纺织品总额的比重很大,呈现出优良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家用纺织品的出口及增幅一直名列前茅,这类产品的发展潜力比较大,这是由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以此推动了国内家纺用品产业的二次发展。在生产的成衣类产品中,出口的针织和梭织之类的成衣占据总额的比重为85.5%,促进整体出口创汇的发展,然而这类产品的单价比较低,基本上取胜的法宝是价格,而不是所谓的知名品牌和附加值效应。与此同时,该地区出口毛皮革成衣的数量比较少,但是其增幅却可以高达20.11%,且其单价也是非常高,已经发展成为未来纺织成衣出口产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年来,不断优化长三角地区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结构,出口的产品逐渐由纺织初级产品转变为技术含量比较高、附加值比较高的深加工制成品,这也是长三角地区纺织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