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淮河流域作为我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地区之一,绝大多数学者对于淮河流域的研究是主要着眼于水资源的开发,水患的治理[3,4],对淮河流域城乡发展协调性的测度与分析,或是研究该流域的经济空间开发现状、原则、开发条件和开发策略[5,6]。目前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的建设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意义、对流域内城市形象传播的作用等方面[7,8,9];或是研究通过建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或文化产业共生模式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些都是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内的单独产业的协调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10,11],国内对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比较大的区域,或只是对某一具体的高端服务业或制造业的协同机制的研究[12],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各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则寥寥无几。

    鉴于此,笔者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理论为依据,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为出发点。选取淮河生态经济带内的五个城市的15个指标数据,运用相关系数分析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现状进行测度、分析,探究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

    1 概念及研究方法

    1.1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概念研究

    对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相关概述,主要包括影响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外因素的协同作用机制和驱动力[13],以及各个地域单元和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有序化和一体化[14],并对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作出定义,进行定量测算[15]。彭荣胜主要研究了区域间产业的协调发展,区域间要凭借各自本身发展的资源、技术、劳动力,交通等优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并实现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和分工,形成特色鲜明和优势产业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16]。曾坤生和王力年则从系统的角度,概括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空间、人口、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协调[17,21]。张淑莲等人则研究各产业或产业集群相互分工协作形成较有序的产业结构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出现区域内产业竞争“1+1>2”的整体效应[18]。

    本文认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涵义为:区域间的产业凭借各自的相对优势而建立、发展,并通过区域间的合理布局与分工协作,使得区域间产业在时空上或功能上全面协调、有序发展,整体结构逐步优化的状态与过程。它包括区域内产业部门和区域间产业空间的协同。区域内产业部门协同,表现为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区域间产业空间协同,要求各区域在发挥比较优势并与周边区域实现互补和互动,形成有特色的、分工合理的产业格局。

    1.2 研究方法

    1.2.1 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测度方法

    (一)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考察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本文遵循被评对象及被评目标相一致的原则、遵循事务发展规律的科学性原则、指标选取的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标设立的有效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19],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三个方面出发,构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并通过对指标体系内的数据的协同度进行计算,得出淮河生态经济带内五个主要城市的产业发展协同度[20]

  1. 上一篇: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规划范围的可行性评价
  2. 下一篇:南通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 苏北生态小康与“三化” 发展问题研究

  2. 苏北全面生态小康与“三化”协调发展研究

  3.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江苏产业转移

  4. 淮安市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5.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盱眙...

  6. 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城市间产业联动发展研究

  7. 金湖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8.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9.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0.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1.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2.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4.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5.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6.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7.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