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颖和罗霄(2006)认为金融产业集聚的动因可以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分析:就宏观背景而言,国际大都市的产业结构转型是金融集群形成的前提;现代服务业的发育和成长是金融产业集聚的内在引擎;东道国政府扶持性的产业政策是金融机构得以大规模空间聚合的重要支撑;而专业化的人才聚集及不断增长的面向全球的金融市场,则是国际大都市最终成为金融企业进驻地的优势所在。而微观上看,金融产业集聚的主体——各类金融机构(金融跨国公司)的选址决策所带来的总部经济最终决定了产业集聚的区域。
梁颖(2006)更单独从宏观层面阐释了金融产业集聚的动因,指出:文献综述
第一, 金融产业的特性奠定了集聚的可能性根据金融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发现信息本身有传递耗损,而传递非标准化信息又会引致信息诠释误差,因此金融服务机构选址的随意性大大减低,必须进驻信息中心地,金融机构对于“空间临近”因素的重视,加速了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
第二,金融企业的“客户追随”导致金融企业集聚的产生。金融产业首先是在在对制造产业进行生产者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金融集聚的发生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密不可分,国际贸易学用“追随客户”理论来阐述这一现象,即金融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动机是配合国际贸易的进行(Young, A.,2003)。金融机构的主要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客户信息那些从事制造业的跨国公司为了避免减少企业核心信息的外泄,因此总是选择与较少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往来,一般都会选择长期契约进行合作。
第三,金融企业追求集聚效应促进了金融产业集聚。金融企业集聚在某一特定地区,必然带来可观的外部规模经济效益。金融市场的规模越大,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也就越高,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产生对周边地区甚至更广泛区域的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吸引力,形成强大的辐射效应;金融产业集聚将大大简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途径,增强其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金融产品衍生和创新;金融机构之间可以频繁进行跨行业的业务合作,发展出众多的合作项目和业务联系发现新的客户群,开拓新的市场。
第四,国际金融中心支撑了金融产业集聚。金融集聚地的形成、发展、衰落、转移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和等级密不可分。波特(Poter, 1998)利用钻石理论和集群理论分析认为,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地聚集了挑剔的顾客、重要的供货商、各种竞争对手,尤其是具备生产要素的创造机制,使得产业集群内形成密切的关系,最终产生基于区位理论下的战略竞争优势。一般而言,金融跨国公司的组织层次与世界城市体系等级层次在空间上具有对应关系,城市等级越高,满足跨国公司各职能部门的要求越强,如全球性城市可以满足跨国公司所有部门的要求。由于大城市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跨国公司总部总是不断向特定的城市集中,从而形成总部的高度集聚。一旦这种集聚形成,它将遵循集聚迭加的原理而不断累积循环扩大。最高层次的金融企业总部主要集中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最高等级的城市中心,将日常管理单元集中在各个国家内部的大中城市,中小城市则只负责一般性的金融中介服务活动。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第五,城市功能扩张影响了金融产业集聚的演化、转移。金融产业集聚最初总是选择那种在资源拥有、交通区位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的区域;如果在某一个区域或城市所具有的金融产业集聚地潜力初露端倪的时候,政府可以有清醒合理的定位,积极的扶持,那么金融产业集聚的规模将得到迅速扩大,其金融集聚等级地位很快也会得到提升;当金融集聚地地位巩固,辐射效应逐渐放大的时候,进驻该区域的金融企业以及与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将对金融集聚的深度、广大发挥出核心作用;最后,如果要想金融产业集聚效应能够保持并不断升级,那么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与专家的参与,将成为关键。可以说这些因素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和促进,共同形成金融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能得到充分发展,金融产业集聚发生空间转移将成为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