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一年四季不断更迭,日照不同,骤然降温,水化热以及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措施不当等都都会引起温度的变化,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外界温度环境或者内部温度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会发生变形,若变形遇到约束,则在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则会产生温度裂缝[18]。
2.2.2 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是由汽、液、固三相组成的假固体(指浇注过程到保养),其中尚有未水化的水泥颗粒,还需要吸收周围水分。液、固相间的胶凝体,因水分散失,体积会缩小,引起收缩裂缝[19]。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主要有塑性收缩、缩水收缩、自身收缩和碳化收缩四种。塑性收缩发生在混凝土浇注初期,在浇注4-5h之后水泥产生激烈水化反应,逐渐形成分子链,伴有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的现象,混凝土失水收缩但并未完全硬化,骨料会因自重下沉,造成塑性收缩。缩水收缩发生在混凝土硬化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而产生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收缩裂缝。自身收缩发生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和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导致自身体积缩小。这种收缩与外界温度无关,可以收缩也可以膨胀。碳化收缩是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发生收缩的前提是湿度在50%左右,且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2.2.3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保护层遭受到二氧化碳或者氯化物的侵害时,都会对钢筋混凝土造成一定的损失。二氧化碳入侵碳化至钢筋表面时,会使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氯化物介入时,高浓度的氯离子将引起钢筋表面氧化物膜破坏,从而钢筋中的铁离子就会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发生锈蚀反应,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体积比原来增长约2-4倍,会对周围的混凝土产生膨胀作用,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和剥离,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文献综述
2.2.4 冻胀引起的裂缝
冻胀是由低温引起的,当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混凝土吸水饱和后,游离的水会转变成冰,体积膨胀9%,则会引起混凝土膨胀效应;同时混凝土混胶孔中的过冷水(在-78度以下结冰)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的渗透压会使混凝土膨胀力度加大,同时降低混凝土强度,产生裂缝。此外,冬季施工时对预应力孔道灌浆后若不采取保温措施也可能发生沿管道方向的冻胀裂缝。
2.2.5 原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水和添加剂组成。配置混凝土所采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会导致结构出现裂缝[18]。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游离钙含量超标,强度不足,受潮或过期以及含碱量较高(如超过0.6%);砂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云母含量较高、含泥量高以及有机质和轻物质过多;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等现象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导致产生裂缝。
2.2.6 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浇注、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19]。常见的典型不合理施工有: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乱踩绑扎的上层钢筋;混凝土震捣不密实、不均匀、浇注过快、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由于多种原因加大了水灰比;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注时,按头部位处理不好;施工前对支架基础压实不足或支架刚度不够;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或拆模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