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园林的概念寺庙园林是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之一。寺庙园林狭者仅方丈之地,广者则泛指整个宗教圣地,其实际范围包括寺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一些著名的大型寺庙园林,往往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持续开发,积淀着宗教史迹与名人历史故事,题刻下历代文化雅士的摩崖碑刻和楹联诗文,使寺庙园林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游赏价值。5680
2 寺庙园林的历史沿革
寺庙园林最早出现于公元四世纪[1]。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僧人慧远在庐山营造东林寺。据慧皎《高僧传》说:“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构,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生。”这已经是在自然景观环境中设置人工禅林的先驱。《洛阳伽蓝记》描述北魏洛阳城内外的许多寺庙:“堂宇宏美,林木萧森”;“庭列修竹,檐拂高松”;“斜峰入,曲沼环堂”。可以想见当时城内寺庙园林的盛况。从两晋、南北朝到唐、宋,随着佛教、道教的几度繁盛,寺庙园林的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十分可观,名山大岳几乎都有这种园林了。
3 寺庙园林的现代规划设计
1、缘起:当代社会对佛教的多元需求
首先,在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研究中,保护和弘扬佛教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历史寺庙的保护或恢复是展示和开发地方历史文化和休闲旅游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面对社会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和贫富差距加剧的现实,符合国家宗教政策的佛教寺庙作为缓解压力、辅导心理、慈善救济的场所,可以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2、 因地制宜:地形和环境的协调利用
传统佛教寺庙的选址,通常不外两类。一类位于城市中的都会道场,周边人口众多,人文荟萃,弘法便利,影响面大。二是位于郊外的园林道场,往往山明水秀,景色幽雅,人们藉以远离尘嚣,涤尘静虑,享受山居之乐,又可参禅论道与僧为友。但不管何种类型,都必须对周边自然或人工环境善加利用并与之协调,因地制宜地营造庄严净土的佛寺景观。
3、 规制有度:寺庙规模的方案比较
寺院规制的宏大庄严能够激发信众的崇敬和游人的向往,历来为主事者所追求,亦为观瞻者所称道。但作为新建的正统汉地佛教寺院其规模制度受到经济能力和礼制等级的限制,过度的土木之功和对等级的僭越既有违于立寺弘法的本意,也不符合建设节约性社会的时代潮流。事实上,目前包括佛寺旅游景点建设以新、奇、大为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已受到有识之士的批评。
4、和谐圆融:寺庙的功能分区
当代社会的多元性,要求寺庙的功能在不失佛教主体性的前提下,走向多元各地化。一方面,要从过去以服务于寺院内部、以僧众使用和宗教活动为主转变为服务于社会,兼顾僧众、信众的宗教活动和普通游客的宗教、文化、观光乃至商业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佛教丛林,要文护佛教文化的主体性和纯洁性,和世俗的旅游商业保持一定距离。据这一客观需要,我们的规划以突出主题、和谐圆融为功能布局的指导原则。规划布局符合佛教理念和传统习惯,同时兼顾现代佛教寺院、教化大众、人才培养、旅游观光等多种使用需求。功能分区合理,动静分离、使用便捷。突出体现佛、法、僧佛教三宝的主题地位,注意在家、出家信徒佛教活动和普通游客的休闲游览活动互不干扰,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 上一篇:暖通空调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下一篇:残疾人就业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
-
-
-
-
-
-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