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现状:阿城的中篇小说《棋王》自1984年在《上海文坛》发表以来,引起了很大轰动,不少人试图从作品的主题风格、文化内涵、叙事特点和成文细节方面进行研究,随着时间的沉淀以及评论者的深入思考,开始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和阐释,并对其“寻根性”进行质疑。本文从《棋王》的题材之争、多角度的文化阐释、叙事技巧以及与国内外作品的比较等方面入手,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棋王》既是阿城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但是对于其题材的归类,有多种说法,因为其以知青生活为背景,以知青作为主人公,所以有人认为它为知青文学。又因作品中具有浓厚的庄禅文化意蕴,切合了当时寻根文学思潮的主流,所以有人认为它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棋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热潮之际,传统文化开始担起了当代文学的建设意义。不少人认为它呈现的是中国道家庄禅文化的内涵、一种儒道相释的文化内涵。44321
二、本课题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
《棋王》是当代著名作家阿城的代表作,被誉为“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其主要魅力来自于主人公王一生。一个在历史漩涡中具有独立生活方式和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该人物形象整个人格中投射着久远的、富有无限生机的文化精神,虽以一己的单薄存在,却显现出了无可比拟的顽强精神和文化魅力。本文通过王一生形象分析,旨在探求该形象折射出的文化传统和道家文化。苏丁和仲呈祥1986年发表的《〈棋王〉与道家美学》应该是较早的从道家美学层面对文本进行阐释的,认为《棋王》是作者的一种“涤除玄鉴、澄怀象”的审美选择。有些研究者就《棋王》与其他国内外经典进行比较,但是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物人生境界的解读。有的把阿城的《棋王》同台湾作家张系国在70年代创作的一部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棋王》进行比较,“从而探讨民族传统文化对作家作品的影响及意义,民族传统的思想意识,技与道的统一观念,描写观念美丑极致的同一”通过对《棋王》研究状况的分类综述,在梳理其研究脉络的同时,从中也可以窥视阿城小说创作的特色以及其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同时也会引发我们对当下“重返八十年代”文学论文网现象的再思考。
三、本课题的发展趋势:
首先介绍阿城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然后通过比较分析王一生形象的特色,最后探讨王一生形象中所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往针对王一生形象研究,立足于宏观,而本课题则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叙事角度的微观入手,探求其形象特色当为一种突破。
四、存在问题:
在借用参考文献中的观点时文中标注不够充分。在论述唐代行旅赋对后世作品创作的影响时,缺少论证素材。论文摘要和前言部分写得不够简练,部分内容表达不够准确。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亓贞,寻根小说《棋王》中的王一生形象分析,金田.2012年8期
[2]阿城.棋王.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作家出版社.1991.
[3]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韩少功,文学的“根”,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
[5]萧玉华,一幅道家之“侠”的素画像——《棋王》中王一生形象探析,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2月 第24卷 第4期
[6]韦永恒,当代寻根文学人物透视,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7]曹雅涵,阿城《棋王》的王一生形象的心理学阐释,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 第28卷 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