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于我国早期NPA处置的实践:NPA问题具有较长的历史,而早在1999年,政府为了推动四大行股改上市,出资400亿元解决“中农工建”长期的呆坏账问题,同年四大国有AMC公司应运而生。国有商业银行巨额坏账,一半以上都流进了以四大AMC公司为首的“坏账银行”——东方、华融、长城、信达。 AMC公司各自承接处理对口银行的不良资产,并成功帮助四大行剥离共计1.4亿元的坏账资金,从此开始走上以NPA为基础业务的致富之路,NPA处置行业也迎来发展生机。
[1] 赵毅.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处置[M]. 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2] 孙小晶. 国外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启示[J]. 山东社会科学, 2009(01):15-17.
[3] 吴俊. 国外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经济市场, 2011(08):42-43.
[4] 柳源. 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J]. 财经界, 2010(01):23-26.
[5] 丁化美. 不良资产重组[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
[6] 赵超.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研究[J]. 经济师, 2008(12):11-16.
[7] 何心.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对策[J]. 财政金融, 2009(04):33-37.
[8] 张桥云.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9] 谢兰兰. 金融市场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10] 段豪丽.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 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08.
[11] 房红. 21世纪以来银行危机的内在形成机理:理论与经验分析[J]. 经济问题, 2013(03):08-11.
[12] 陈武.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若干问题[J]. 金融发展研究, 2005(08):49-53.
[13] 陈刚.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成因及其对策[J]. 科教导刊, 2015(03):13-17.
[14] 童东华. 银行监管和政府产权利益下不良资产的生成机制分析[D]. 华侨大学, 2006.
[15] 许江红.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和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16(07):56-58.
[16] 郑振龙. 金融工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17] 马群英.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18] 张慧. 中国商业银行转型实践及评价体系研究[J]. 金融纵横, 2014(10):37-40.
[19] 爱丁顿. 银行信贷研究[M]. 国际金融, 2000(03).
[20] 曹蒸蒸.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力评价[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11):16-19.
[21] 张吉光. 国外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分析和经验借鉴[J]. 西南金融, 2013(05):71-73.
[22] 卢迁.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学, 2014.
[23] 沈炳熙. 关于我国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几点认识[J]. 金融研究, 2007(12):27-28.
[24] 李勇. 关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初步探讨[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25] 闫衍. 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与展望[J]. 财经日报, 2015(10):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