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孙剑平,邓钦,张峥.德克夏银行危机分析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J].兰州学刊,2010.3:102-106
[6] 温博慧,柳欣.金融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与传导机制——基于资产价格波动的研究评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6:76-81
[7] 朱际璇,金融风险度量方法选择及适用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2.19:62-63
[8]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外源系统性风险及防范制度设计[J],海南经济,2012.2:4-9
[9] 肖崎,现代金融体系下系统性风险的演变与防范[J],金融发展研究,2012.1:17-22
[10] 张瑾,基于金融风险压力指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研究[J],上海金融,2012.9:53-57
[11] 朱亚丹,吴立源,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及系统性金融风险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4:63-66
[12] 孔维娜. 德意志银行风险管理启示[J]. 江苏科技信息,2011 .2:71-72
[13] 华蓉晖, Diehl M. 欧洲银行业的监管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德国和瑞士为例[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 .1: 111-115
[14] 苏子杉. 从金融危机看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有效性[J]. 新金融, 2009, 2009.9: 45-48
[15] 刘华, 李亚培.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事件透视[J]. 银行家, 2007, 10: 89-92
[16] 李亚培. 英国银行挤兑事件的再思考[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6: 83-86
[17] 张若钦. 衍生金融工具与金融企业风险防范——对法国兴业银行案例的思考[J]. 经济师, 2008 .7: 196-197
[18] 周颖, 宁学敏. 西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 价值工程, 2008.3:147-151
[19] 黄宪, 王露璐. 反思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协议——基于金融理论界长期批判的跟踪[J]. 国际金融研究, 2009.9: 73-78
[20] 尹志成. 德意志联邦银行综合评价体系及我国非现场监管体系构建[J]. 华北金融, 2009. 7: 39-40
[21] Illing M, Liu Y. An index of financial stress for Canada[M]. Bank of Canada, 2003.
[22] Elsinger H, Lehar A, Summer M, et al. Analyzing Systemic Risk in the European Banking System: A Portfolio Approach[C]. Conference Paper”, 11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German Finance Association, 2004.
[23] van Lelyveld I, Liedorp F. Interbank contagion in the Dutch banking sector: A sensitivity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 2006. 2: 9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