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与哥伦布从事的同为远洋航海活动,两者都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然两者航海导致的结果却完全不同。虽然郑和航海的时效远较后者要大,影响亦广,但后效却远远不能与后者相比。比哥伦布航海早近一个世纪的郑和在伟大航海之后,中国又重新退回到大陆发展取向,后来又转向闭关锁国。虽然明朝当时已拥有远比哥伦布航海时更为先进、庞大的船队,具备了环球航行所带的一切物质装备和技术条件,也终于只能满足非洲东岸,而不能跨过好望角去探索更遥远的富有挑战性的大洋。而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引发了地理大发现,使人类在很短的时间内开辟了众多未知的海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国家的先进与落后,民族的兴旺与停滞,从此在世界的东西方交换了位置。两者航海所以导致如此大相径庭的差别,我认为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二、东西方航海的主观目的与动因的不同
(一)以国家行为为标志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航海较大程度上是出于政治目的的考量,而非经济目的。《明史•郑和传》原文:“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成祖朱棣令郑和下西洋,曾有查寻建文帝朱允炆的用意,后随着国的力增强此意淡出。到郑和第四次直至第七次远航,目的就十分的明朗了—主要是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和进行国际贸易。郑和出使西洋,是为实现“宣德化而柔远人”、与海外诸国“共享太平之福”的友好邦交。明朝初年,中国国势强大,经济文化兴盛,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除了寻找惠帝的下落外就是为了继续加强和发展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同四邻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树立和扩大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威望和影响,希望海外臣服于天朝大国。
郑和生活在商品经济尚未得到充分发展、资本主义还未萌芽的明朝前期,轻利仍是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这可以从《明史•食货记》对外商货物不征税的记载中得到证明: “永乐初,西洋刺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附载胡椒与民 会市,有司请其征税。帝曰:‘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 ?今夷人慕义远来,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不听。”大明皇帝对于贡使附载来华贸易的货物不愿征其税“侵其利”,充分反映明朝政府是轻利重义的。这一轻利思想也贯穿于郑和航海对外交往活动的始终。郑和除了每到一地赏赐礼品给当地王公贵族外,还推行一种“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制度,其具体做法是:或用“贡品”形式的商品与“赏赐”形式的交换,或高价购进“番货”再低价售出中国货物。这是一种“随贡互市”性质的贸易。对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赔钱的大买卖。针对这种非盈利的朝贡贸易,当时的朝野人士就尖锐的指出:“收货所出常数十万,而所取曾不及一二。且钱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乃竭天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也。”可见,郑和的海外经商贸易是与轻利结合在一起的,轻利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明朝皇帝所赋予的与海外各国恢复和发展藩属关系这一中心使命。
在郑和下西洋的全过程中,明朝“宣德化而柔远人”的主旨处处可证,郑和船队对所到国的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给予了无需回报的呵护与关照。“郑和每抵达一国,主动传授农作方法,分送耕具教他们耕耘,帮助他们掘井汲水。将中国农民的引水灌田技术一一授予。例如占城国位于亚热带,郑和在此停泊滞留期间教会了他们一年三收的种稻技术,亲自指导他们把缓山坡开成梯田种植稻、麦、茶。” 所以郑和船队通过贸易交流、无偿馈赠和传授等方式,向各国赠送中国特产,还传去了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向这些地区播撒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先进的中国文化,传播了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以及农业和制造技术。使明朝的威名远播。但是这种厚往薄来的赔钱朝贡贸易往来所交换带回的多是供皇室贵族享用的奇珍异宝,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并不太大。这种不等价交换,其目的也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而这种形式的贸易,是任何朝代也难以长久文持的。这也部分说明了为什么轰轰烈烈的郑和七次下西洋活动,随着统治阶级的更迭和郑和的去世而销声匿迹。
- 上一篇:试析基督教在欧洲整合中的作用
- 下一篇:论乌克兰冲突的原因
-
-
-
-
-
-
-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