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黄州刺史时期的成熟时期
会昌二年(824)到会昌四年(844)这两年是杜牧出任黄州刺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杜牧诗歌创作达到了成熟的时期。其成熟表现在于诗歌格式以绝句为优秀,且更加多样化,内容上记录了当时社会上的政治事件,历史上的军事事件,寄托着杜牧自身情感。风格上的多样化更是杜牧诗成熟的标志。
经过十年幕府生涯,杜牧更加的了解社会,在创作中不是单纯的借鉴古人之言和书本中以有的言论,而是结合自身的社会现实,自己所见创作出印有杜牧标签的作品。《赤壁》、《题木兰庙》、《兰溪》等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杜牧于诗歌创作的风格上形成了自己的诗风,在创作上按照自己的标准“以意为主,气为辅, 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来进行创作。
受到自小的影响,杜牧在创作中仍然有着治国安邦的理想,关心时事的思想情感,同时在创作中杜牧有着自我追求。杜牧曾言“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 。
由于有了深入社会生活的体验,杜牧在诗歌创作中将有形之物赋予新的情感,以小见大,立意新颖。无论是字词的使用还是意境的表达已经成型,其诗即有李白的飘逸又有韩愈的奇峻,自成一家。如《题横江馆》[3]:
孙家兄弟晋龙骧,驰骋功名业帝王。至竟江山谁是主,苔矶空属钓鱼郎。
诗开头阔大,将相王侯千秋霸业,以军事入手,展现作者气节。后诗歌风气一转,任你叱咤风云不过是沧海一粟。苔矶指突出江边的小石山,于作者看来更是时代的弄潮。历史是属于人民的,只有人民才能成为真正的时代的弄潮儿,除之其他不过是过眼云烟。体现了杜牧对于物是人非的深深叹惋,其中三四句的一问一答即突出了杜牧对当权者的深深嘲讽又体现了杜牧思想中深刻的哲理性。
杜牧任黄州刺史这段时期内,杜牧诗风日趋成熟,讽谏意有着窘于他人的“不今不古”是杜牧讽谏艺术的成熟期。
二、杜牧怀古咏史诗的讽谏表现手法
一位诗人的创作风格便是这位作家的创作艺术特征的具体表现,更是作家人格的显现,风格是作家自身情感以及个人思文的展现,由此可见创作风格的重要性。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说:“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内,弗能远也;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据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日急,骨肉纵横于原野,柕轴空竭于里闾。”(《唐纪》751十)。 在上述的时代大背景下,杜牧诗歌创作的风格独树一帜;杜牧的个性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刻影响。因此,杜牧的咏史诗歌清俊豪迈,含蓄委婉成为他主要特征。
(一)旧题新做,涉猎广泛
杜牧作为一名士人,治国安邦一直是他最高理想,并且由于杜牧家境影响,杜牧自小就关心政事,留心经世。在《上李中丞书》说:“性颛固不能通经,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中丞即归郎庙,宰制在手,或因时事,召置堂下,坐之与语,此时回顾诸生,比期不负恩奖。” 由此说明杜牧志愿所向。可见杜牧对于政治、地理、军事都有广泛的阅读相关书籍和深刻独到的个人见解。因此在咏史诗歌上往往根据自身理解提出不同于前人的观点,如《题乌江亭》:[4]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事实,而杜牧不言他人之言论,用自己的视角重新评定了楚汉之争;表现出杜牧对于项羽乌江自刎的不以为然,认为项羽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刚愎自用,不能卧薪尝胆,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缺少远见,非大丈夫所为。正如宋蔡振孙的《诗林广记》卷751引谢枋得语:“众言项羽有速忘之罪,牧之独言项羽有可兴之机。” 此诗不仅对项羽未能忍耻包羞的批判与兴叹,而且反应了杜牧内心的心胸与气概。别出心裁,引人思考。同时体现了杜牧对于人生荣辱的不同观点。比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5]:
- 上一篇:论洛夫诗歌对生活事物的诗化处理技巧
- 下一篇:论东野圭吾小说中的自我牺牲精神
-
-
-
-
-
-
-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