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渣是小鲍庄仁义的体现者,他的一生都体现了仁义。生前与人为善,死后更是用自己年幼的生命拯救了小鲍庄所有的人。他是小鲍庄当之无愧的仁义典范。这个仁义之子的去世让我们开始反思:小鲍庄的仁义之下掩藏着什么?
二、 鲍秉德:仁义的牺牲者
十里八村都知道小鲍庄是个仁义的地方:孤寡的老人有人赡养、疯了的妻子不会被抛弃、童养媳都比别的村里的吃得好但是这种仁义的氛围是大多数小鲍庄人放弃了自己的欲望,牺牲现有的幸福才形成的。“仁义不但是小鲍庄人的道德规范,更是他们顶礼膜拜的精神权威。这种精神权威作为一种强大的道德管制,支配并压抑着每一个人的欲望与行为,并为人们的绝对服从提供一种严格的解释。”[6]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鲍秉德和他的妻子 。鲍秉德是典型的小鲍庄的老一辈的人,深受小鲍庄仁义思想的影响,他的言行严格遵守着小鲍庄的仁义原则,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他也严格的践行着仁义的行为。妻子连生了五个死胎也没有要和妻子离婚、后来妻子疯掉他也一直不离不弃、甚至在所有人都劝他离婚的时候,他一口回绝。他说:“我不能这么不仁不义。无论如何夫妻一场,我不能不仁不义。”他不会说太多的场面话,只能用仁义来解释他的不离不弃。这样看来鲍秉德似乎是个君子,不仅没有始乱终弃还不介意后继无人。可是这一切并不是鲍秉德的真实想法。
他不离婚只是因为他的心被锁上了一把叫仁义的锁不能挣脱,只能把痛苦淤积在内心深处,继续和疯妻生活下去。刚结婚时鲍秉德是意气风发的,娶了十里八村最漂亮的妻子,别提有多得意。事情的转变是从妻子怀孕开始。妻子怀了五胎,胎胎都是死胎,这让村里面开始有了流言蜚语,在这些恶意的言语中妻子疯了,鲍秉德的苦难也开始了。小鲍庄的祖训就是教导大家要仁义,所以在道义的层面上鲍秉德不能在妻子刚疯的时候就抛弃她。因此鲍秉德就用仁义的理由拒绝了那些来劝他离婚的人。可是当自己仁义的名声通过鲍仁文的文章传扬出去时他又无比的痛恨鲍仁文,因为他认为是鲍仁文让自己没有了转圜的余地,一辈子只能和一个不能传宗接代的疯女人生活在一起。可见鲍秉德不离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想要遵守仁义,而是被仁义束缚之下的无奈之举。无论是鲍秉德还是疯妻都成为这个无奈之举的牺牲品。
作为一个传统的小鲍庄人,鲍秉德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无比的痛苦。对疯妻仁义自己就不会有后代,这让他无比的痛苦。“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古老民族的传统心理让他对疯妻大打出手,这是出于他对断子绝孙的恐惧和个人尊严的维护。”[7]不能不仁义和断子绝孙的冲突让鲍秉德成为了小鲍庄仁义之下最大的牺牲者,他在这个婚姻里痛苦的生活。疯妻同样也是这一场仁义的枷锁里的牺牲者,因为生死胎,她不仅要承受丈夫的拳打脚踢还要忍受旁人的流言蜚语;因为丈夫秉承仁义的原则,不能离婚,也不能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丧失了痊愈的机会;甚至她还认为就是因为自己才让鲍秉德没有了后代,所以在洪水到来的时候她选择了长眠于洪水中。疯妻的行为让我们同情之余有了些许震撼。“作者由此嘲讽了小鲍庄陈腐、保守一代的麻木不仁和安于现状。”[8]在小鲍庄传统文明的影响下,形成小鲍庄人固执、愚昧的性格,让鲍秉德夫妻成为小鲍庄传统仁义下的第一个牺牲者。
疯妻死后,没有了仁义的束缚,鲍秉德不久之后就娶了新媳妇源Z自+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这时候鲍秉德的生活才真正的开始,麻脸媳妇让鲍秉德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让他明白生活并不是全然的痛苦。因为疯妻的去世,村里面的仁义伦理无法再约束鲍秉德,他对自己的新生活感到心安理得。结婚之后,连鲍秉德都感觉自己太过于喋喋不休,新生活让鲍秉德获得了新生,连睡觉都开始变得踏实。这一前一后的强烈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出鲍秉德在这场被仁义所束缚的婚姻中生活的是多么的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