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有内涵的思想内容
张承志的中短篇小说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返回自然,珍爱生命。
(一)民族文化意蕴
文学就是反映现实人生。文学不是在写历史,但往往比历史更能切实、深刻地反映社会事实,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学的昌盛是确保有深刻底蕴的持久不衰的昌盛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作为一个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它拥有着连绵不绝的文化传统。其文学之盛更是代代继承与发展,薪火相传。张承志用自己独到的方式来传达民间的声音。正如他的短篇小说《错开的花》写到“两个牧人相遇了,当他们取出乐器各自赞颂自己的家乡时,他们发现——夏季里使人苦苦忍受的曝晒冬日里逼人频死一瞬的酷冷,草衰时节拆开房骨迁徙的次数奶季里白色食物带来的感动”[3]这段主要写的是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炫耀自己的成果也要采用欢快的民歌的形式唱出生活的一年四季的变化,这跟玛勒牧区的民俗风情,牧民的纯洁朴实,真诚的性格也是分不开。
张承志的中短篇小说出现很多“阿訇、色俩目、清真寺、礼拜、带着头巾的姑娘、主啊等字眼。从这些字眼里我们能看到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衣食住行等特色,体会到回族的文化与汉族文化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不了解这个民族,那么你连这些字眼可能都捉摸不透,更别说能理解作者的作品的意蕴了。比如《残月》中“他走的很慢,腰腿疼得迈不动步。晚上的礼拜准已经开始了,他估计老阿訇已经开始领拜。”[3]读到此,没有提前了解伊斯兰教,一头雾水是必然的。通常我们把“礼拜”理解为“礼拜天、一个礼拜”,然而这里用“晚上的礼拜”,很多人没有头绪。礼拜是回族的一种传统的文化,“礼拜”其实是督促穆斯林要坚守正道。穆斯林通过礼拜来向真主安拉坦白自己所犯的错误,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防止扰乱社会秩序,为人类和平共处提供条件。中国的文化意蕴,博大精深。民族的文化意蕴,也是各有特色。
(二)回归自然
返回生命和自然的意向很好的诠释了20世纪乡土文学。在乡土文学中,自然文化的价值所在是乡土人情世故和民俗风气,它具有本性体现和文化蕴含。作家们返回故土,热烈汲取乡土人生,充满奇妙的大自然,从而追寻精神动力,并提炼出原生态的精神文化和自然文化的价值。这里的乡土不是愚蠢、掉队的不堪入目的地方,而是纯洁、使人放松的乐园,是被追求、归隐的圣地,是精神层面的宝地。
张承志的《黑骏马》论述了在草原长大的男子汉回到大草原去找曾经抚育过他的老额吉和昔日恋人的故事。虽然老额吉不在了,昔日恋人也嫁到了伯勒根河湾河,从而他的灵魂受到洗礼,引发了他对人生意义的重新思考。张承志主要刻画新,旧两种文明发生分歧的思考。正如林语堂所说,在现实面前,女人是比男人早些认清现实的。两代蒙族女人是贯穿这部中篇小说的主要线索。额吉所代表的就是对生命本能的爱的象征。打动他的是额吉和索米娅身上所展露出的坚强,勇敢的人性品质和伟大的母性精神;草原妇女的一切遭遇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生活形态震惊着作者的心灵。老额吉不单热心的抚养了男主人公,并且用她的乳汁救活那匹小马驹并养大它,她珍爱生命,与现代的文化价值观不同。那古老的传统,是那样影响着草原的子子孙孙,索米娅受到欺负,而且还怀了孩子,也是心甘情愿的承受,额吉也是把这看成千年古规,她们没有挣扎,她们那种麻木不仁,刚开始令我无法理解,后来我明白了额吉和索米娅的做法,那是对生命本体的爱,重新点燃了我对草原母亲的敬意。那种敬意和本体的爱使《黑骏马》返回生命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