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芬在讲述农民工故事的时候心情是沉重的,坎坷的农民工的生活其实就是现实社会农民工命运的真实写照。作者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会农民工的苦难生活,把对他们的情感述诸笔端。都是普通的农民工的生活,孙惠芬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将他们的生活细节描写的生动形象。而她之所以要将农民工的生活景观作为他写作题材的一部分,一方面和她儿时农村的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她是想通过写作将农民工的生活更多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更多的人理解农民工生活中的苦痛,了解这个社会给他们生活带来的重重压力。譬如孙惠芬曾经在接受记者周立民采访时说:“我写农民工是因为我是乡下人的身份。我其实就是一个农民工,灵魂上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进城’。
不同的是,一开始写农民工,写的是他们遭遇的精神苦难以及肉体创伤;如今写农民工,则是写他们在苦难历程中灵魂的自求和思考。”由此看来,孙惠芬如今在写农民工时,不仅仅在书写他们所面临的苦痛,而更多的是他们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的思想挣脱以及他们如何摆脱苦难的心路历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惠芬已经不仅仅是在帮助农民倾述内心的苦,而是教会人们如何去排遣这种苦。这种感觉在如今看来是励志的,它催促人前进、不退缩。小说中围绕“农民工”这个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他们走出农村,为了生计在外打拼,背井离乡,难免心生无奈、痛苦、困惑与矛盾。如《民工》[1]中民工鞠广大在工地上得知老婆脑溢血死亡的噩耗,就在他赶回家为老婆办丧事的过程中鞠广大和他的好朋友郭长义及村长刘大头三个男人之间的恩怨纠缠。鞠广大是一个勤劳安分、善良的农民,但是却一再的被人利用,在现实面前他的所有优点都变得软弱、无能。再如,《吉宽的马车》[2]是一部展现农民工城市生存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申吉宽原本是歇马山庄的一个马车夫,出了名的懒汉,他曾经对许姝娜说:“有一种生活, 你永远不会懂。”但是当许姝娜嫁给了一个老板的时候他感慨道:“有钱就能买来爱情,别的什么都是瞎扯”,所以后来他也进城打工。从这样一个普通农民工 的故事,体现了孙惠芬对农民苦难生活状况的深切的关怀与同情。还有在她的小说《歇马山庄》中几乎整个山庄的男人都离家进城打工,这是当时农村人民的一种生活现状。乡村在外漂泊的男人们他们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辛苦拼命的干活只为一个目的——生活。只为过年回家看到家里老小看他买回猪肉时兴奋满足的笑容,倘若一年的工作换不来应有的报酬,那么年里都不会有笑声了。
二、关注农村妇女的矛盾人生
在当时的社会,农民外出务工浪潮的不断高涨,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农村留守妇女逐渐成为一个新型群体,亦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由于家中“顶梁柱”的男性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女性的生活模式和劳动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她们一方面不得不承当更多的家庭责任,另一方面也给她们的夫妻关系带来危机,进而加重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和精神压力。因此转而讲讲孙惠芬女性题材的小说。此类小说主要描写苦难的农村妇女矛盾人生:她们徘徊,惆怅,在爱与恨中挣扎,她们向往爱情珍视节操,但又会因为某种外在的因素不得不屈服。有时候爱情和友情在她们眼里都是奢侈品,选择放弃以后又开始后悔,如此的境地让她们无奈。譬如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3]塑造了李平和潘桃这两个年轻的乡村女性形象。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小说通过两位农村新媳妇的友谊从建立到破裂的过程,描绘出李平和潘桃心理变化,从而深刻地揭示出当代农村女性的精神生活面貌。有学者指出把潘桃和李平的心灵体验归结为一种怨恨、羡慕的情结。并认为,“在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以其优越的社会条件傲视乡村的贫瘠与闭塞,农民面对城市,实际上也就要面对一种强势文化。怨恨和羡慕这两种情感相互交织,相互扭结与共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