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游记》语言风格幽默诙谐,大量的比喻的使用是其主要特色。比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丰富的比喻可以使故事更生动,人物更丰满,说理更深刻。本文将从《西游记》比喻的主要分类、比喻特点、《西游记》中的隐喻暗示的社会现象三方面方面进行阐述,联系《西游记》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比喻在作品中所产生的作用。59083
毕业论文关键词:西游记、比喻、隐喻
Abstract: The language style of "Journey to the west" is humorous, a lot of metaphors is its main feature. Metapho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hetorical methods, rich in metaphor can make the story more vivid, characters more full,and reason more profound r.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main classification and features of metaphor in"journey to the west" , "journey to the west" metaphor implies social phenomenon , with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of metaphor in which produces effect.
Key words: Journey to the west、Metaphor、Metaphor
一、引言
“比喻句又称譬喻,是以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和说明另一种事物或情境的方式。”比喻作为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事物变得形象化,说理更通俗易懂,叙事更生动,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情感。《西游记》是一部参考历史上真实的三藏取经的故事,讲述唐三藏、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文学著作。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西游记》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吴承恩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感到失望,便通过唐朝时期道教和佛教争名夺利,发展势力,各地吸收教徒,频频出现各种后台来予以讽刺。鲁迅曾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为了达到讽刺的目的,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出神入化的比喻,本篇论文将从阐释比喻的主要分类、比喻特点和《西游记》中隐喻暗示的社会现象三个方面结合文本内容对《西游记》中的比喻句进行分析。
二、比喻的主要分类
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和相似点四个部分组成,本体为被比的事物,喻体为比喻体,喻词是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相似点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的所共有的相像的地方,所以进行比喻需要进行充分的联想。而比喻又主要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和博喻。
(一)明喻。这种比喻,四个要素都出现,其中有明确的喻词,例如“似、像、如、犹如、一般、仿佛、有如”。《西游记》明喻的种类占了大多数,一般是用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给人直观化形象化的感受。如第八回中的“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撩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将妖怪的眼睛比喻成闪烁的灯,妖怪头上的角比喻成火盆,本体分别为眼睛和头上的角,喻体则为灯和火盆,具有明显的喻词“似”、“如”。又如第六十一回中的“(牛王)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作者描绘牛魔王头像峻岭般大小,角像矗立的铁塔,也具有喻词“如”。相似点就是本体和喻体的形状,峻岭和铁塔我们都是见过的,所以很自然的联想到牛魔王的模样。选的两句均是对妖怪的外貌描写,妖魔鬼怪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所以当读者读到妖怪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形象的概念。吴承恩将各种妖魔鬼怪的突出部位都做了形象化的比喻,相比于直接描述这些怪物的恐怖,通过对其外貌的具体化,比起强调妖魔的凶恶更能让人不寒而栗,从而可以侧面表现西天取经之路的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