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内容上看《关雎》的和谐美
《关雎》作为《诗经》的第一篇,通过一种含蓄内敛,不露山水的方法,表现了年轻小伙对大方漂亮淑女的喜爱之情。《关雎》以青荇菜和雎鸠鸟来起兴,表现了情景和谐、人物和谐、情感和谐的“和谐之美”。“参差荇菜”,长短不齐的荇菜在水中随着水波荡漾,年轻又德才兼备正当少年时期的男子看到一个婀娜多姿的美丽少女在河对岸采摘荇菜,表现了男子对女子的着迷。男子远观自己心上人,美丽的女子在辛勤的劳动,没有外界的干扰可以打破这片宁静。诗中有雎鸠鸟鸣叫、青荇菜被采摘的和谐画面,而画面中又有君子对淑女苦苦思恋的深情所在,全诗无拘无束,押韵自然地表达着淳朴真挚的爱情追求。论文网
男子在刚遇到喜欢的女子时也并没有大胆表白,只是远观,这样的一种相处方式,何尝不是一种和谐呢?在那个时候只有心动,还没有陷入到无法自拔的地步,静静地观赏心爱的人,也是男子一种和谐安逸的享受。男子苦苦追求美丽的姑娘,他爱得真挚,爱得真诚,毫无杂念,没有别的心思。他虽然深爱着姑娘,但是并未做出超乎礼仪等出格的事情,这也表现出了《关雎》的和谐之美。而君子配淑女是最理想的家庭组合,夫妇有别与和谐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6](P19)因为门当户对也是一种和谐美,《关雎》中是君子配淑女,君子是德才兼备,“窈窕淑女”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这是和谐的般配。在“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一句中“琴瑟” 是一种古代的乐器,有琴必有瑟,有瑟必有琴,否则不好听。“钟鼓乐之”钟鼓,也一样。所以琴瑟、钟鼓也有比喻和谐之意。
这种和谐,给读者一种安逸的感觉。诗歌中的景物仿佛呈现于眼前,让读者去想象,有种身临其境之妙,置身于美妙的环境中,静静地去享受自然的和谐。
二 《关雎》的文明理性之美
(一)《关雎》的文明之美
《关雎》在《诗经》占据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古人对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家庭的重视。社会的基本是由家庭构成的,它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是伊始。[7](P56)国家的统治是好还是坏,决定于文明秩序是否稳定。而男女之间的爱情——就是这样文明秩序中最基本的关系。而《关雎》描写的,就是这样的爱情故事。虽然人们对于这首诗情境的观点各有说辞,但是却都没离开男女之间的爱情。当时的社会环境是西周社会的政治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就是要把一切社会习俗纳入文明理性的轨道。而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在两性关系上要正一下风气,移风易俗。
该诗在男女关系上是文明的,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风俗下,男子还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去对待女子,丝毫没有猥亵之举,这是文明。诗中男子对女子求之不得的时候,不论睡着或是醒着都在心心念念着女子,他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甚至在梦境中都在思念。男子用情很深,但是他没有对“淑女”有非分之想或者做出不道德行为举止,这也体现了男子作为君子应有的道德文明素质。他只限于在梦境中与女子相遇,渴望在梦中接近她,这完全体现了男子的文明之举。男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所以忧思之深,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够入眠。到这样的程度,男子还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克制,着实让人佩服。
其实从男子的行为来看,他内心秉持着男女平等的观念,他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君子的标准,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君子的目标才能够向心动的女子求爱,而把对女子的爱转化成精神的寄托。虽然已经陷入情感深处,但始终没有失态,希望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向女子求爱。最后,男子通过“琴瑟”、“钟鼓”向女子表达爱意。他运用古典的乐器表达了自己的含蓄之情,陶冶了情操,体现了男子表达爱恋的高雅情操。而“琴瑟”、“钟鼓”在古代属于制作难度较高的乐器,中国文化的大一统性不过是诗,歌,舞,乐,礼的统一,把爱情与音乐结合,而这正迎合了当时周代的“以乐辅礼”, [8](P19)体现华夏文明之美。《关雎》作为《诗经》的第一篇,是文明的开端,是王族教义的开端。男女的婚姻和家庭关系是古代文明礼仪的开始,《关雎》就体现了这种“文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