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记者自身的因素
政治因素和业务因素左右着一名记者的新闻素养的形成。一方面,由于某些记者自身对政策理解的不透彻,在写时政新闻的时候过于呆板和僵硬化,不能充分理解时政新闻的实质内涵,经常以固定模式报道,不能灵活运用现有政治环境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时政新闻。另一方面,由于时政新闻的特殊性质,很多的记着通常采用由政府部门准备好的通稿,毫无新意。某些记者只是因循守旧,因为习惯了时政新闻报道模式,产生了很大的惰性思文。由于现在网络的发达,很多媒体都只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对于记者的要求也就相对下降。很多不是记者的也在写新闻,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写出来的只能是照本宣科,不能吸引受众。
记者自身的功底都不相同,在报道现场,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或者思文的
一时禁锢,很短的时间内不能够提炼出好的新闻点;或者由于自己写作的能力所限,不能很好的诠释自己的新闻主旨,也都采用了固定的报道模式,既能够追求报道的第一时间,又不担心出错被批评。这些因素造成某些记者自身已经对时政新闻形成一种固定的印象,认为这样的新闻就应该使用这样的报道模式。自己也认为这样的报道模式非常“合理”,这样的想法也会深入到某些记者的思想和行为当中,不能自拔。
四、突破时政新闻报道模式化的创新思考
如今的时政新闻报道的模式化,仍保留着其原有的优点,简洁、方便,但面对如今互联网语境下的生活环境,这种模式化报道也存在一些弊端。在现如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的时代,时政新闻报道模式也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积极创新报道内容
时政新闻离不开时事和政治,如在报道会议时,不要仅仅的将会议进行的过程精要播出,可以拍摄下会议的花絮。在会前、会上和会后发生的一些小新闻,即使与会议主要内容无关,但因为会议人员的新闻性,也就使得花絮有了一定的新闻性。如2013年1月28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周星驰当选为省政协委员,却在开会时迟到,遭委员炮轰。记者抓住这个花絮新闻,也可以增加原来的时政新闻的阅读量。当然在报道应报道的会议之余,可以多报道些其他的对人们有影响的时事新闻。如本省的、本市的热点新闻,同样会吸引受众的目光。而且这些也是受众所关心的。
同样,受众也不在乎那些照着文件宣读的每条措施、条例。简单的介绍不能吸引受众,受众在乎的是每条措施、条例背后对人们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记者要抓住对人们群众生活影响最大的或者最受群众关心的,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及时调整和规范,因此要着重详细解释其背后的引申含义,尽可能的介绍其条例的实施可能对人们造成的影响。
对于社会热点事件,不能简简单单的报道事件的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还要对重大事件的结果对社会、群众造成的影响进行后续报道。在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郭美美事件”发生了,如果单纯看这件事就是在“炫富”而已,可是在大家的热切关注下,竟发现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引发了群众对红十字会的热议,质疑起当年汶川地震捐款的去向。到如今的“雅安地震”,当初的新闻报道依旧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大家对红会的质疑与不信任仍然存在。这样的新闻报道对社会的影响重大,同样,也会得到受众的喜爱。
(二)注重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并重
新闻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要能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只有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共同实现,才能达到最佳的报道效果。当下,大学生投毒谋害室友使得人心惶惶,多所高校一再出事,让大家不经意间都怀疑起“枕边人”。当雅安地震发生后,四川的一名学生却将室友财产和大家共同饲养的小乌龟带出宿舍楼,收到网友的热烈追捧,被亲切的称为“中国好室友”。 这样的新闻,在相对沉重氛围的新闻内脱颖而出,使得受众眼前一亮,既有他本身的新闻价值,也突出了宣传价值,让一些相对不喜欢沉重氛围的受众换个角度,来看待地震,同时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关注地震。
- 上一篇:从《知根知底》看电视综艺节目本土化
- 下一篇:突发性电视新闻报道中主持人的素养研究
-
-
-
-
-
-
-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