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继承了“The Voice”的标准形式与制作程序。同时又结合了中国大众的审美元素。[3]
第一,不用眼睛听声音。在参赛者进入比赛之前,导师不可以和参赛者会面并交流,并且在参赛者演唱时导师以背对着的方式倾听,更加注重了参赛者的声音重要性,给比赛增添了的透明度,更显现出节目的终旨是“声音”。
第二,电视制作组和评论组之间的配合也打破了以往以金钱衡量的模式,转而变为合作这种商业方式,提高了对参赛者的商业潜力的挖掘。
第三,节目定位的创新。原版权方在筛选参赛者的同时,一边看重“好声音”,另一边则也看重“背后的故事”,故事在其中占了百分之四十部分。而《好声音》更加注重声音的重要性,将参赛者的歌声当成选拔晋级的尺码。作为节目的宣传总监陆伟所说:没有一个好的声音没有故事。
第四,节目制作组洒下大网从全国挖掘中国好声音。节目组设定了专门的人员到各个地区,上到视频网络,下到各地文工团,海选出佼佼者,剩下最后很少的一部分人可以继续留在舞台上,选手的挑选真的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第五,严格把关《好声音》的每个细节方面。在荷兰方提供的文案中,非常详尽的制定了录制现场的各个内容,包括舞台效果,伴舞与现场硬件设置等等。《中国好声音》节目组也对节目进行的深入的分析将节目的细节雕琢的较为完美。
第六,关于导师评论组的选定方面,制作方和版权方做了深刻的研究,最后结果决定运用多元化明星组合。
《中国好声音》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好声音》第二季,电视选秀节目的热潮已经从平民娱乐向明星竞技蔓延。第二季就是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将明星与民星自然地搭配起来,利用明星的名气与人气来吸引更多的眼球,又靠平民参赛者来维护观众的参与度,一箭双雕的策划非常的成功。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所谓“大众文化”,美国传播学者约翰·菲克斯将其定义为:“为普通民众所拥有,为普通民众所享有,为普通民众所钟爱的文化。”[4] 《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就是完整的表达了电视娱乐选秀节目从高台阶到的台阶的转变,表现出大众文化在现代这个社会里所占的重要比重,拥有非常大的渲染力。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高长力认为,《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为综艺节目如何更好地担起电视媒体应有的责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