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文献综述
1.2.1 对于乡土文化的研究
1.2.2 对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
1.2.3 本土化与乡土文化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对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内容很多,角度各异。然而,利用乡土文化这一视角来探讨其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就目前而言,是不够充分的。综上所述,利用乡土文化视角探讨其对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意义比较凸显。利用乡土文化研究其对于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的意义在于:
第一,通过一系列的探讨,找寻乡土文化中与社会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方法比较契合的方面;
第二,注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方法与品质;
第三,拓宽研究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视角,为完善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提供一定帮助。
1.4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费孝通乡土文化,探究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的中的乡土视角,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支撑下的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更多地关注富有乡土化中国化的本土化因素。力求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视野得到更一步的扩展。
1.4.1 文献法
国内与国外关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是一个焦点,通过大量查阅国内与国外针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成果,完成本文需要广泛深入地去了解不同视角,在前辈的研究生果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补充。
1.4.2 比较分析法
关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学者对于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国内本土特色的视角比较是得出初步观点的依据。
2 《乡土中国》里的乡土文化辨析
2.1 “熟人”与“陌生人”
小农经济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然而,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让人们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里。他们习惯着每日与他们劳作的伙伴,这种习惯慢慢地变成一种依赖。一起劳作的伙伴可以是自己的亲人,也可以是相互临近的居民,他们在这个属于他们的圈子里,相互信任与支持。中国人习惯把他们称之为熟人。当你被称之为熟人时,你应该感到欣慰,因为这起码可以说明,你已经或多或少地融入到他的圈子里。而圈外的人,一般都是陌生的。
时至今日,中国人对于熟人的界定有时候很宽泛。与自己拥有血缘关系的人一般会首先进入到这个圈子里,而且会在中心不易动摇;与自己共同经历很多事情经过无数磨练的兄弟是这个圈子里的中坚力量;这个圈子也可以扩大到熟人的熟人以及虽然萍水相逢但却让人深刻的知己。然而,处于这个圈子外面的陌生人,不但人数众多,而且界限分明。不是自己的“熟人”圈子的人一般不会得到当事人的信任。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中国人是自私的,这种自私变现为对于自身以及自身“熟人”圈的维护与支持。中国人喜欢送礼。抛开节日时候亲友们的相互走访,送礼的动机,大多数是因为自己是处在当事人熟人圈中的边缘,或者自身对于自己是否在当事人的熟人圈感到困惑。他们希望通过送礼努力真正进入当事人的圈中,来获得当事人的信任。进入到熟人圈是多么重要,中国人对于自己熟人的感情可见一斑。
关于“陌生人”。网络上关于地域攻击的帖子在现在看来已经是少见多怪了。他们对于外来人员的排斥来源于对于自身“熟人”圈子的肯定和对于圈外人的不理解不信任。他们把圈外人可能会侵犯自身或者自身圈内人看作是无法容忍的存在,并将其升级为言语攻击,甚至是内心的仇恨。现代社会里,城市中的人们是一个陌生人聚集的生活圈,这在乡下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现象。住在一栋楼的人们,每当大家走进楼道时礼貌性的问候算是人情味比较重的寒暄方式了。大多数人总会冷冷地走过,他们没有交集。我们时常会说,一回生二回熟,生与熟之间有时就是那么简单,但当他们还是陌生人时,冷的让人感到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