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3 CM346实物图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弹载数据存储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与国外技术相比仍有一些差距。国内对于弹载数据存储器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并于1985年首次将该技术应用在火箭扫雷弹道加速度的测试试验中,80 年代中后期,太原机械学院研发出一种中低膛压火炮全弹道弹丸加速度测试系统,可以在小于 30000g 情况下存储测试中大口径炮弹全弹道加速度曲线[14]。1991年10月,北京千山电子仪器厂研制出一种飞行器数据记录装置,该装置设计上采用集成电路和单片机,可以抗3吨的静压,能承受1000g的过载,可以在海水中浸泡36小时,在1100度高温的环境中放置30分钟而不丢失数据,这种带防护壳体的存储器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空白。1994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科院空间中心)开始研究以SDRAM芯片为存储介质的大容量数据存储器,2001年试样验收交付并成功的应用于实践五号卫星。嫦娥一号、双星探测、神州飞船等项目中的大容量固态存储器的研制工作都由中科院空间中心所承担,他们对以SDRAM为存储介质的大容量存储器的设计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经验[15]。
中北大学研制的一种弹载数据存储测试装置,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存储装置划分为存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主控模块,模块之间通过自定义总线进行通信,存储模块通过Flash阵列进行数据存储,采用流水线方式对Flash阵列进行数据读写,两块Flash芯片并行操作,存储容量为100Gbit,数据平均传输速率为28Mbit/s[16]。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小型弹内存储测试装置可以承受很高的过载和温度,能够很好的适应恶劣的外部环境,能够安装在内径25mm以上的弹体内,实时高速的记录被测弹体的各种状态参数,而且可以在系统掉电的情况下存储测试所得的数据[17]。中国航天科技集团702所研发的空中数据存储测试装置可以用来测量和储存导弹飞行过程中的姿态角、温度、压力、振动、冲击等各种参数,其采集通道可任意扩展,具有掉电保护、体积小、可靠性高等优点。总的来说,国内对于弹载数据存储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弹体上所需测量存储的信号种类越来越多,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对弹载数据存储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弹载数据存储器主要向大容量、抗辐射过载、掉电数据不丢失、小型化的方向发展。
- 上一篇:IE工业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下一篇:螺纹旋铣技术与设备国内外研究现状
-
-
-
-
-
-
-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