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1)关于农户行为的研究国外对农户行为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学派。一是自然小农学派,或称生产组织学派,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经济学家恰亚诺夫。该学派的主张包含两个方面:1)农户提升经济水平的动力是其自身劳动力,而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雇佣劳动力;2)农户的生产目的是自给自足,而不是为了市场交换。二是以舒尔茨为代表的理性小农学派,该学派沿用了西方经济学中关于人的基本假设,即小农与资本家一样,都追求利益最大化。
以黄宗智为代表的历史学派,在综合分析了上述两个学派的理论成果后得出以下观点;受家庭劳动力过剩的影响和家庭耕地面积的制约,农户无法顾及十分低下家庭边际报酬,而会继续投入劳动。51032
(2)有关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及参与行为的相关研究
鉴于国外没有农村资金互助社这一单独的组织形式,可认为国外理论界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分析包含于农村合作金融中。
索尼森[4](Sonnich Sen)认为,合作金融是“一部分人将其储蓄集中起来,目的是摈弃银行业或放债人的营利目的” 此外,史屈克 兰德(Strick Land)关于合作金融组织的描述,可总结如下:具有平等地位的人为了获取他人不能获得的资金而组建的且业务仅限于组内成员的一种组织。
2.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农户行为的研究
农户作为理性的独立经济个体,其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张启明[5](1997)。理性农户作为经济单位与社会单位的结合体,其行为受到多方面影响,追求的目标是在微观与宏观层面实现双重满足,史清华[6](2001)。
(2)关于农户参与行为的研究
现有研究主要从农户自身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特征两方面探讨有关农户参与资金互助社的影响因素。
1)内部条件,如对合作组织的低认知度、传统农业生产思想的禁锢、合作意识的薄弱及合作信心的缺乏、山地农业边际收益低等方面制约了山地农户合作的意愿,杨丽莎、张明[7](2014)运用了有序probit模型对贵州山地农业合作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上结论。张罗素等(2012)运用logistic模型对河北省的调研数据进行合作意愿分析,论文网结论显示户主的合作意愿随年龄、对互助社的认知度以及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随农业收入的增加而削弱。
2)外部环境,在对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总结的基础上,晏雨、沈荣海、高晖[8](2011)认为农户参与资金互助社一般会考虑下述因素:一是入社成本的大小;二是融资规模的大小;三是互助社的融资渠道宽广与否。另外,社会关系也是农户需要考虑的因素,程昆、潘朝顺、曹木顺[9](2009)。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关于农户行为,国内研究外均倾向“理性经济人假说”的观点,即农户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关于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因素方面,农户自身因素如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等内部条件对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居于主要地位,而外部环境对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则处于次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