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电能质量受到广泛关注的时间并不长,然而对电能质量进行检测早在上世纪20年代便已开始,随着人们对电能质量理解的深入,技术的发展,电能质量的监测理论与方式有着较快的发展,技术也逐渐成熟,以微计算机和各种标准总线式结构为标志,通讯及扩展各种借口和自动测量系统的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5]。电能质量监测技术发展到目前为止,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检测装置方面和监测方式方面。61162
在检测装置方面,国外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主要采用DSP技术对电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目前通用的方式是由DSP和计算机相连,构成PC+DSP的主要主从式结构,具有显示,存储、通信、人机对话等功能,然后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对电网的电能质量水平进行评估。但这种电能质量检测手段和管理模式存在明显局限性:
(1) 实时性差:检测周期长、监测点分散,无法及时了解电网电能质量水平;
(2) 监测指标少:由于检测装置的局限性,同一台仪器无法同时监测多想电能质量指标;
(3) 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测量、统计分析;
(4) 测量误差大:在实际测量中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测量环境,数据误差的偶然性很大;
(5) 缺乏判断依据:数据量不足,无法对监测点进行长期的跟踪测试,难以深入分析造成电能质量不佳的根源。
与此同时,嵌入式实时系统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它们的引入使得传统的设计方法被逐渐摒弃,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得微控制器(MCU)和DSP的性能越来越高,价格却越来越低,高性能的MCU和DSP构成的DSP+MCU硬件架构的综合型监测装置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监测电能质量的全部指标,存储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历史数据,有利于电能质量的全面监测、长期跟踪和深入评估,同时降低了设备投入费用,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成果显著,大量的设计方案[6-11]已基本满足当前电能质量监测的要求
测量方式方面,国外对电能质量的监测方式大致分为三种:专门测量论文网、定期测量或不定期测量、在线测量[12]。
专门测量即对各种干扰负荷或补偿设备在接入供、配电网前后,测量这些设备对供、配电网电能质量各项指标的影响,通过与国家相关标准对照,决定其是否可以投运;
定期或不定期监测即针对普通电力干扰源,根据干扰的大小、危害程序和需要等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监测方法;
在线监测也称为连续监测、全过程监测或日常监测,即对大型干扰源必须按照电能质量标准,对电压偏差、频率偏差、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三相不平衡等指标进行连续跟踪监测。
当前,对电能质量关注的焦点已经不仅仅是电压、频率和谐波等各种稳态指标,人们想得到关于电能质量更为准确的实时信息,同时也要求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提供更为直观的分析结果,以利于对电能质量问题做出决策,如要求系统能够进行故障辨识、干扰源识别、故障预测和信息共享等功能。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正朝着在线监测、实时分析、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从设备角度,目前电能质量监测的发展趋势倾向于采用永久性的固定设备对现场数据进行在线监测。对设备的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
(1) 设备要能满足实时性要求,具备对电网问题的快速捕获能力;
(2) 在分析手段上要能够对采样数据预处理,比如小波去噪,能对数据实时分析,对瞬时和稳态干扰性事件进行跟踪和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