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从和声的功能性来看,在以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为基础的调性音乐写作时期,用以明确调性的属功能到主功能的和弦进行中,同主音大小调的属七和弦(Ⅴ7)和导七和弦(Ⅶ7)在结构上相同或相似,它既可以解决到大三和弦成为大调,也可以解决到小三和弦成为小调,从而造成了和弦解决的游离性,为两调之间的转换或交替使用提供了便利。

    正是由于同主音大小调在调式音阶以及和声上的暧昧关系,才使得这类调性关系之间无论是在旋律形态还是调性和声方面的转换都能够自然流畅,为音乐材料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而在音乐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  同主音大小调的历史衍变

    十二平均律的问世则彻底解决了转调的难题,器乐音乐的发展促使了各类音乐体裁的出现,同主音调的调性布局开始在各种曲式结构中被广泛使用;古典主义时期受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音乐作品为追求新的内容与形式,同主音大小调的交替使用被用作最主要的音乐发展手法之一;而浪漫派作曲家则为了开发新的音乐材料、扩大和声语汇、丰富和声色彩,进一步发展了同主音大小调交替的和声体系。至此,同主音大小调系统趋于成熟。

    3.1  萌芽期(17世纪以前)

    若要追溯同主音大小调最早的使用案例,16世纪出现的“辟卡迪三度”(tierce de Picardie)应当是其运用的最初形态。“辟卡迪三度”是一种和声技法,又称“辟卡迪大三度”,最早记录于1767年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编著的《音乐词典》中,是指把小调音乐终止主和弦中的小三度改为大三度,这种形式最初在法国北部辟卡迪地区的教堂音乐中长期使用,因此而得名。

    “辟卡迪三度”之所以产生,和当时特定时期的人的审美观念和音乐的理论基础有着必然联系,但并未形成同主音调的相关理论及概念。16世纪以前多声部音乐最初的结合主要是以平行四、五、八度的进行为主,后来随着三、六度音程的加入,打破了传统纯四五度协和音程的统治地位,三和弦的雏形初步形成,而以强调和声功能进行的大小调式也逐渐从教会调式中脱离出来,三和弦的稳定地位开始显现,其协和属性也开始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但乐曲结束处仍然采用四度或五度音程的重叠以体现整体上的完满与稳定,这说明三和弦还没有发展到可以作为音乐结束的终止和弦。

  1. 上一篇:简论企事业单位举办音乐类活动的重要性
  2. 下一篇:音乐类选秀节目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1.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2. 浅谈肖邦《c小调夜曲》的...

  3. 浅谈肖邦《降b小调圆舞曲...

  4. 浅析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

  5. 浅谈《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

  6. 浅析圣桑《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中弓法的运

  7. 民间小调《绣荷包》传统艺术风格及其审美观

  8.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9.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0.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1.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2.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3.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4.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5.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6.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7.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