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用最尖端的电影语言,记述国人的本土故事,演绎本土人自己的文化,第五代导演创作了一大批在国内外都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性的艺术影片。例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陈凯歌的《黄土地》、吴子牛的《晚钟》、田壮壮的《盗马贼》等等。这些第五代导演在革新和运用电影语言中赢得了特殊的艺术成就,他们在国内外获得业界了广泛的认可。这些电影在各种国际电影节上的丰厚奖励就是最有利的证据。
(二) 国内遇冷 争议不断
由于第五代电影由于不断往复而失去其艺术的创新性,在艺术层面上,个性的过度张扬,不容忽视的《霸王别姬》、《蓝风筝》和《活着》所引发的争议,使得一次次获奖的第五代电影,终于开始进入到一次新的自我反思时期。风光一时的艺术电影在商业市场上遭到一次又一次失败。
以2000年张艺谋的《幸福时光》为例,因为在最初放映时影片结局受到观众、专业、媒体、片商等多方面的质疑。尽管制片人张伟平在营销策略上制造了非常热烈的场面,但在票房反映的冷淡使一贯信心笃定的张艺谋也决定重拍一个版本的结尾。
而在同一阶段,《卧虎藏龙》在世界范围上大获全胜,李安的胜利无疑给了因为失利而正在探寻出路的张艺谋、陈凯歌等相当大的启迪。作为突破口,张艺谋与陈凯歌不谋而合,延续了具东方文化特色的古装武侠片,并不惜重金地打造夺人眼球的商业巨片。这就正恰恰说明了作为大众商品,电影的商业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存在。或者说,它的潜在特性还在被不断挖掘。
(三) 武侠突破 内外皆赞
之前提到,第五代开拓的外部的“艺术电影”市场并没有带来国内的买单,这种本土局限也无法在本土市场上形成强而有力的力量。然而一旦破茧碟出,张艺谋的电影断然就不再只是小家子的“文艺电影”,而是能够蜕变成为大众消费型的电影。《英雄》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发表过评论:“《英雄》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不论是赞美强者的《英雄》,还是极尽渲染情感的《十面埋伏》,这样的影片似乎确实打开了国内外市场,对于独特新世纪走向也具有了明确的视角。
但是好景不长,这类新型影片的弊病就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