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霖(2009)认为,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碳关税,它的开征并不完全是消极的,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低碳化发展的国际趋势。雷明(2009)同样表示:虽然发达国家采取碳关税政策有实行“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经济的目的,但是碳关税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实现低碳生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的作用。
2.开征碳关税对我国高碳产业的影响研究
刘丽杰(2012)认为:碳关税将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它削弱了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了高碳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高碳产业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增多,将使我国高碳企业陷入困境。
张楠(2009)认为,我国碳排放量逐年上升,且高碳产品占出口比重较大,因此,碳关税的开征将使我国绝大多数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张建平(2009)表达了同样的看法:碳关税将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它削弱了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使中国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企业陷入困境。
黄晓凤(2010)中指出如果发达国家开始征收碳关税,损失最大的就是我国的高碳产业。目前,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出口比重占我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碳关税的开征,必然会对上述产业造成严重的冲击,具体表现为:出口产品成本将大幅提高,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会降低,高碳产业的产值会下降,就业困境加剧,高碳产业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将日渐增多,出口环境趋于恶化等。
雷明(2009)认为:碳关税政策是贸易壁垒的进一步升级,各国为了文护本国利益可能纷纷效仿此举,将导致生产技术落后的经济体价值缩水,后被市场逐步淘汰,而高效低耗的经济体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价值也随之上涨。
3.应对碳关税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郭毅、张硕(2009)在分析了气候法案出台的经济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该从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等方面采取措施应对碳关税。
张中祥(2009)认为,我们应当积极应对碳关税,需要采取防守与进两种策略,一方面充分利用国际社会的平台,尽力推迟碳关税的实施;另一方面要在综合考量国内减排能力的同时,积极促进能效的提高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夏先良(2009)认为,在应对碳关税措施方面,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碳减排相关协议的谈判和制定,并对碳关税政策持中立态度,顺应低碳生产的国际趋势,加快推进低碳技术的应用推广和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
韩利琳(2011)认为站在企业角度可以通过控制企业环境成本、建立企业产品环境标准制度、建立企业低碳环境责任制度和履行国际减排义务等手段以应对碳关税壁垒。
郑春芳(2009)在分析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四大影响基础上,提出在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退、各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国际环境下,我国作为出口大国的敏感身份极易激发他国抵制和报复情绪。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碳关税:积极利用WTO 现有法律机制,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和碳关税征收规则的制订,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尽快帮助实现企业“低碳生产”。
张建平(2009)认为要通过国际谈判、协商和协调,将气候变化和征收进口碳关税作为不同领域的问题分别通过谈判加以解决,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为有利的发展时机与发展空间。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应该利用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加强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以最大限度地文护国家权益。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外对碳关税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而且在深度方面有不足之处,很多文章都只是给出碳关税的概念,然后提出对策。本研究课题注重从现实的新情况着手,力争剖析碳关税本质和内涵,以及碳关税对我国高碳产业的影响并给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碳关税对我国高碳产业影响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10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