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后危机时代中金砖五国地位的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着眼与金砖五国的内部贸易合作研究。其中有陈万灵、韦晓慧等学者对金砖国家现状和潜力进行深入分析,他们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经常市场份额模型等方法,利用2001 ~ 2011 年的统计数据,对金砖国家数对双边经贸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了各个国家经贸关系密切程度的结论,据此提出了改善金砖国家双边及多边经贸关系的建议。22301
除此之外,还有赖平耀、武敬云等学者对传统的贸易指数进行优化,基于对称性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构建了对称性相对贸易优势指数,根据该指数确定了金砖国家各自的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进而确定金砖国家相互间具有高贸易增长潜力的行业。
除了贸易互补性的定量分析之外,卢锋、李远芳、杨业伟等学者通过定性分析,探讨中国经济快速追赶和相对体量增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指出我国在这个历史性转变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中国如何处理几组关系,如何认识内部推进改革转型与外部参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将以间接但却实质的方式对“金砖五国”的合作前景产生深刻影响。
除了以上三个研究方向,近年来也有一部分学者着眼于探讨金砖国家的合作方式,如刘文革学者对于金砖五国能源合作机制的研究、桑百川学者关于金砖五国金融合作机制的研究以及陆前进学者关于金砖五国内部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探讨等。论文网
关税同盟理论
曾经,自由贸易被认为是提高福利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历年来的实践中,经济学家发现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提升福利的作用要比自由贸易更加明显。并且,在现实经济环境中,关税同盟等经济一体化组织要比绝对的自由贸易更加普遍。作为区内国家统一减免甚至取消关税,又对外统一征收关税的组织,关税同盟是贸易保护主义工具与自由贸易达成途径的复杂结合体。
在此基础上,对关税同盟理论的研究逐渐加深。主流上,经济学家们将关税同盟的效应分为动态效应和静态效应。其中,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贸易转移、贸易抑制等;动态效应包括大市场效应、投资效应竞争效应等。在本文中,将着重以两个国家为例分析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后的动态效应与静态效应。
共同市场理论
德纽和西托夫斯基是提出“大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该理论关注的核心是共同市场。在一体化的程度上,共同市场比之前的关税同盟又更紧了一步。它统一了那些被保护主义分割出来的小市场,合成一个一体化的大市场,然后由大市场激烈的内步竞争,获得由大批量生产带来大规模经济等利益。
德纽在对大市场中规模化生产的描述中得到了他理论的最终结论:“大批量生产之下,经济可以开始以滚雪球的扩张方式增涨。具体的来说,增加的消费促进了投资的扩大,扩大的投资又推动了价格的下降,工资的提高,人们实际购买力的提高。所以只有迅速扩大的市场规模才可以有效的刺激和推动经济的扩张。”
而西托夫斯基是从另一个方面入手的,他根据西欧的现状提出了包括高价格,低资本周转率,高利润率的矛盾,这意着一个保守的企业家态度与小市场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西托夫斯基认为只有在贸易自由化或者共同市场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激烈竞争,才可以迫使企业家们放弃之前那种老旧的小规模生产方式转向大规模的方式来生产,从而最终达到良性循环的积极的扩张模式。
结合这两位学者的观点,可以很容易得出大市场理论的关键、核心。简单地来说就是,市场扩大可以得到经济的规模化来实现最终的经济利益。即,通过建立一个共同的市场来扩大经济市场,把那些比较分散的市场进行集中来获得大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使得机器能够被人们充分利用起来,高新科技得到更加普遍的应用,让生产更加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剧市场竞争,因此降低社会生产的成本,甚至取消包括关税在内的一些费用,最终降低商品的销售价格。这样一来,大市场经济便可以刺激消费,同时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增长的消费又反过来推动了投资的扩大。所以,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种良性循环的规模生产和经济扩张的模式。 金砖五国自由贸易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1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