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徐震,1996。
[2]宋宗和,慈善变革趋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55bbb01012kyn。html
[3]庄琪,谭倩倩,从传统文化视角解析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困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5-37
[4]2014年度全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M]。http://blog。renren。com/blog/335105514/947114440
[5]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06: 12。
[6]卫小将,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之阐述[J]。学习与实践。2012(5):86-91
[7]王思斌,试论我国的社会工作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02):56-61
[8]王薇,中国传统慈善思想评析[D]。2008。
[9]林磊,浅析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212-214
[10]Midgley,J。Professional Imperialism:Social Work in the Third World。London:Heinemann,1981
[11]卫小将,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之阐述[J]。学习与实践。2012(5):86-91
[12]卫小将,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之阐述[J]。学习与实践。2012(5):86-91
[13]Mel Gray,Dilemmas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Paradoxial processes inindigenisation,universalism and imperialis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alefare,2005(02)
[14]孙兆延,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佛教慈善专业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3
[15]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02)
[16]张子曦。探索新颖的研究视角:基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文献综述[J]。社会工作(理论研究)。2010(01):10-13
[17]王春霞。从传统文化视角考察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J。 ofXuzhou NormalUn。i(Philosophy and SocialSciencesEdition)。2006(05)
[18]邱心凯,李精华,曾富生。中国传统助人思想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与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8):30-32。
[19]段继业。宗教对社会工作的启示——基于中国民间社会的观察与思考[J]。攀登。2009(2):43-48
[20]黄耀明。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0-44
[21]朱红。香港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的培养和规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3)。
[22]黄耀明。台湾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闽台文化交流。2006。
[23]孙兆延,社会工作本土化与佛教慈善专业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3
[24]罗竖元。论专业社会工作者在慈善事业发展领域中的介入空间[J]。社团管理研究。2010(09)。
[25]陈涛,武琪。慈善与社会工作: 历史经验与当代实践[J]。学习与实践。2007(03):106-112
[26]王薇,中国传统慈善思想评析[D]。北京师范大学,2008。
[27]孟子•公孙丑上。
[28]论语•里仁。
[29]论语•述而。
[30]墨子•兼爱中。
[31]墨子•兼爱上。
[32]墨子•尚贤下。
[33]王薇,中国传统慈善思想评析[D]。北京师范大学,2008。
[34]王薇,中国传统慈善思想评析[D]。北京师范大学,2008。
[35]延寿。万善同归集[M] 。
[36]王薇,中国传统慈善思想评析[D]。北京师范大学,2008。
[37]万里,中国传统慈善思想及行为的现代审视[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75-79
[38]龚倩,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探究[M]。理论视野。2012(9):133-135 社会工作本土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3):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2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