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购买国内外综述1 冲动购买的定义最初,杜邦将冲动购买定义为非计划性购买,消费者本来没有购买某些产品的计划,但在进入商店后却购买了该产品,这就被定义成了冲动性购买行为。但后来,研究冲动购买的大部分研究人员对冲动性购买的这种定义产生了质疑。Nesbitt(1959)称有些消费者在进入商店之前虽然没有制定好明确的购买计划,但在进入商店后,受到商品信息或促销信息的诱导,而最终购买这些商品,实质上是一种店内计划性购买,而不是冲动性购买[9]。Weinberg(1982)的研究认为,冲动性购买是消费者突然之间就产生的,想要马上拥有某种商品的迫切心态而最终导致的非理性购买行为。所以可以说,冲动性购买的过程中经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反应[10]。30168
一些学者(e.g.,Kacen 和Lee 2002;Rook 和Fisher 1995)指出,迄今为止研究最多的方面集中在冲动性个体差异。例如,Puri(1996)的消费者冲动量表(CIS)成功解释了冲动购买行为的差异(另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消费冲动规模,Rook 和Fisher 1995)。例如,荷兰的饮食行为调查问卷(DEBQ;Van Strien et al.1986)和三因子饮食问卷(Stunkard 和Messick 1985)已经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概率发生卡路里摄入。论文网
使用这些特征的来路来预测冲动行为得到了重要的发现。同时,他们发现了接下来的问题,例如:到底是什么心理机制长期潜伏在冲动人群中?显著的反对意见来自Shiv 和Fedorikhin(1999),他们认为,底层机制涉及的更多强调对冲动人群的认知影响,研究重点放在这方面太过局限。
Piron认为冲动性购买者与其他消费者的区别在于:强烈的购买欲望、失衡的心理状态、经历一种纠葛与冲突的心路历程、认知评估降低、不计后果立即消费。因此,Piron认为:非计划性购买、感受到突然强烈的刺激、立即决定购买是认定冲动性购买行为的三个重要因素[11]。
综合下Piron和别人的意见,与以前的研究相一致(Puri 1996;Shiv 和Fedorikhin 1999),我们将冲动购买行为定义为:冲动性购买行为是消费者的潜在的需求被外界刺激所诱发,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反应,然后在这种强烈的情感欲望的驱使下,采取不考虑消极后果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例如,冲动行为可以体现一个人自发地决定,他买一个昂贵的衣服,这显然超出了他的预算(e.g.,Puri 1996)。
2 影响冲动购买的主要因素
(1)产品特征
产品的特征包括产品的价格、分类等。但是价格是影响冲动性购买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产品价格越低,消费者就越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产品价格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会查询更多该产品的相关信息,并考虑更多,如自己的收入情况能不能支撑自己购买该价位的产品,相同的钱可以买其他等价的多样东西,或者是等到商店有折扣的时候再来购买,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期间,购买的冲动会渐渐消失。价格越低,相对的可用于购物的预算就增多了,机会成本也相对比较小,所以消费者更容易发生冲动性购买行为。林建煌等人(2005)指出当消费者遇到限量、限时购买情形或突然的降价折扣、或者超出认知的降价时,会为了避免错过购物良机,从而发生冲动性购买行为[12]。
(2)消费者个体特征
消费者个体特征包括购物享乐性、冲动性特质和自我控制。
研究表明,购物享乐主义与冲动购买行为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Beatty & Ferrell表明把购买商品当作一种娱乐方式的消费者更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行为[13]。
冲动性特质是指消费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考虑消极后果就为了满足自身购买欲望的反应倾向。Rook认为冲动性购买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与消费者冲动性特质有关,冲动性特质越高,就越容易发生冲动性购买行为[14]。 冲动购买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2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