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孕育了社区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专家学者开始进行社区养老的研究工作。通过各方面的研究调研,发现我国家庭养老的功能在逐渐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负担目前越来越重的养老问题。社会各界都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社会养老。而在研究之初,专家学者的研究重心大多放在城市中心的社区而非城郊偏远地区,但是随着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渐渐成型,城郊社区养老的发展也开始发展。34478
目前的研究对于社区养老主要是指在社区中的居家养老,是将能够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引入到各个社区,实现老人在家也能享受到社区养老的服务。这种模式结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和可操作性,让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并愿意居住养老的地点能够得到社区、机构给予的服务和照顾。杜翠欣认为这是针对21世纪上半叶我国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
关于专家学者对于城郊社区养老模式的各种研究。程启军强调“福利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所强调的是资金来源由国家政府和社区财政来提供,老人在社区中享受到的养老服务基本无需自己买单。 桑景艺所提出的“村域社区养老保障模式”是主张由村委会等地区政府机构主办,但资金是由老人自己的收入、子女赡养费和社区补助构成的。 赵丽宏认为“政府应在宏观上加强管理和政策支持社区服务”,但其注重的是物质上的对老年人的帮助。 王宗廷认为社区服务的范围应该是固定的,能够规范化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 而国外的研究,比利时鼓励“老年人家庭寄养计划”;英国的福利组织联合社区推行“睦邻计划”; 日本的社区养老服务则最为整体化,有一整套的制度。论文网
当前我国的社区养老发展总体来说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因此,不少学者研究认为,目前社区所能提供的养老服务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存在巨大的差异,社区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曾昱指出“养老机构供需匹配矛盾突出,要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服务机构。 香港学者丁华指出“在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实际提供中,香港采取的是社区照顾和院舍照顾相结合的方法。政府机构对各项资源整合,分配各项服务提供方,转变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服务由私营提供。 在养老服务发展的方向上,段俊指出“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健全的管理体制、良好的发展机制和缺乏足够的认识是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于社区养老服务中出现的问题,目前学者研究认为主要有:“服务覆盖面小,资源不足,服务单一,便利医疗保健缺失,专业工作人员缺失,志愿者不足,老年人精神需求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等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为:“政府与社会对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管理体制缺失,政策不完善,专业服务人员规范不足等等”。
通过这些文献的阅读,可以知道目前多数的专家学者是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社区养老,对于城郊这一较特殊地区综合分析和更实际的服务展开方式的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
参考文献
[1]杜翠欣.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研究.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5:p1,p4
[2]程启军.博弈与理性: 农村养老方式的选择[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4:p1-p2
[3]桑景艺.村域社区养老保障模式研究[J].探索,2000,4:p2
[4]赵丽宏.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居家养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3:p2
[5]王宗廷.家庭转型与居家养老[J].理论月刊.2000.3:p2 社区养老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3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