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丰富而复杂,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质, 自问世以来就遭到了冷热不均、毁誉不一的待遇和评价,为该文的教学处理带来很多困惑。41278
刘西渭曾说《边城》是“一颗千年不磨的珠玉”。《边城》问世整整有80年了,在这漫漫长河里,沈从文也一跃而起,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而王俊虎从人性、人事、天意三个方面总结了翠翠的悲剧原因。首先从人性角度看,边城是一座美的小城,但是过分的美丽就会变成一种过错。老船夫的性格善良淳朴,虽日日和翠翠生活在一起,却无法深入理解少女的心,而翠翠的羞怯与敏感也为一系列误会提供了机会。摊送原本是为了公平替哥哥唱了歌, 但是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情感却让翠翠犯了难,造成了误会。其次,从偶然的天意与人事的误解来看, 翠翠正感动于摊送的歌声后却再也听不到那动人的音乐,恰恰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天保的溺水;老船夫察觉到摊送还是不忘翠翠,去叫翠翠的时候,偏巧翠翠又没有及时出现。这样看似巧合的各种事情的发生成为悲剧故事的原因之一。最后,社会的因素在一定程度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在翠翠与摊送之间,碾坊其实是暴露了封建婚姻的本质,这同时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让一种隐形的力量在人的生活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金介甫在《沈从文传》引言里说:“沈从文写湘西人的作品在历史领域中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可以把作品当做整个中国民族的寓言来读。”沈从文的《边城》中充满浓郁的象征意。下面从洪水、黄昏、渡船等意象进行解说。论文网
石柏胜从“女性”、“生命”、“道”三个方面阐释了《边城》里的水的意义。自古以来,柔情似水就是用来形容女人,由此可见水与女性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通常把润泽大地的江河称之为“母亲河”,这在边城里也是有所体现的。水,一面对子女温柔慈祥,这里的人们淳朴友爱;一面又苦心锻炼,让人坚强勇敢,不畏风浪。翠翠的母亲在水边死去,而翠翠也是在水上生活,这水就代表了翠翠的母亲,日夜陪伴着翠翠,所以当翠翠痛苦郁闷之时,一个人对着黄昏的溪水哭了起来。第二点,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着边城,也锻炼着边城。洪水里的人们坚强互助;龙舟比赛拼搏向前;吊脚楼上的无限风情; 渡船上的美好人情等都展现了优美、有力的生命力。沈从文受到道家影响,倡导自然、和谐的人性。而水,既能载舟,又能覆舟,一定层面上也代表了道的
思想。
1934年,汪伟在《读〈边城〉》中,提出了沈从文创作的“牧歌情调”,他说:“《边城》整个的调子颇类牧歌,可是说是近于‘风’的,然而又觉得章法尚严,针线尚密,换言之,犹嫌雅多于风。”
杨瑞仁在文章中指出: 牧歌, 通常指一种很传统的诗歌,来表现城里人对于理想化的农耕田园生活的向往。《边城》的开头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原始、简朴的山水画卷。沈从文在文中描绘了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 不管是黄昏时节薄薄的凄凉还是深夜响起的笛声, 甚至还有那一条灵性的黄狗,全都散发出浓郁的田园气息、表现出淡淡忧愁的牧歌情调。文中所描绘的社会风俗,比如端午节赛龙舟、赶鸭子、对歌等也展现了古老的牧歌田园生活。
纵观沈从文研究的历程,可以看出,从20 世纪至今,关于沈从文的研究逐渐由零散到系统、由批判到认可、由单一到多元,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得到了不断地拓展。特别在20 世纪90 年代,对沈从文创作的社会学、文化学、叙事学、文体学、人类学等视角的解读已颇为多见,对沈从文所进行的研究也往往综合了上述诸种研究方法。有些评论已引进了西方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如结构主义、原型批评、精神分析学等等,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沈从文<边城>文献综述: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