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 从产业结构规划和调整进行的研究外国学者认为技术的水平以及匹配度和地区的不平等在求职者选择就业区域上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规划产业结构,适当进行调整才是使求职者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有平等性。其实,引起区域不平等的就是在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时候没有做调整,导致不平等更加严重。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在经济发展上去,才有资本改变现有的结构体系。43792
2、 从地区的差别进行的研究
有外国学者是以德国为例,认为区域的水平会影响就业者的选择,还有是看地区发展水平,行业的地域分类等等这些因素,文中还用到许多的模型是调研来解释说明这些因素。在论证下得出一般的区域专业化会消极的影响着一个区域的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所以聚焦外部性是非常重要的,在落后的东德区域中的赶超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表现被证明是在积极的凝聚东德地区。在东德和西德之间,本身地域有各自的文化和差异,所以在就业领域和行业方面必定会有不同,这是每个城市都是这样的,并不是特定的区域有这样的问题。
(二) 国内研究现状
1、 从户籍方面进行的研究
黄敬宝(2014)基于北京18所高校来调查北京生源和非北京生源的学生的就业情况,分别是从就业意愿,就业行为,就业结果三方面进行分析。在就业意愿方面,北京生源地的毕业生对单位性质,就业地点和城乡分布的要求比较高,非北京生源地的毕业生对月薪和行业的期望比较高;在就业行为上,北京生源地的学生比较积极,也更多依赖社会关系,非北京生源地的学生就会在收集资料方面更加积极,也更努力;在最后的结果中43792,也是生源地的学生比较占优势,录取的单位更多一些,对就业行业和地区满意度更高,而非生源地的学生对月薪和专业对口方面的满意度更高一些。所以对于户籍问题来看,生源地的优势是地区,在生活成本上可以减少,对于非生源地的毕业生就业,会有更高的成本付出,所以会对月薪,工资等要求稍高。
2、 从选择就业影响因素方面进行的研究
徐顽强,孙丹(2014)从就业地区的差距方面进行分析就业的形势,说的严重一点就是有许多地方是有地域的歧视问题,由于就业者自身因素,就业单位方面,就业市场等主观的一些因素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用人单位不会以自身能力为判定要求,而是不合理的以地域差异和地域印象来决定能力,所以这是造成地域歧视的根本。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更好的就业,体现就业的公平性,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
梅瑞,李博(2015)就业观念,高校教育,地域,社会等四方面会影响大学生就业,并提出要提高个人素质,转变高校教育思路,政府加强政策引导等改进的方法。
张抗私,王振波(2013)认为大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学历和专业对于选择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是比较明显论文网,但对于选择农村是不显著的,作者也提出了很多对策,比如要灵活引导就业,完善补偿机制,缩小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等。
3、 从不同的研究方法,理论和模型进行的研究
葛玉好,牟小凡,刘峰(2011)通过扩展的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分析影响大学生选择就业地域的因素,主要得出的结论是城市间的收入差距和就业机会可获得性的差别;心理成本;还有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相比就业的发展前景上,更重视眼前的短期收入,不会过多的考虑到将来。本文的结论也解释了目前大学生就业地域的多元化趋势, 并为国家制定就业政策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