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错别字的产生原因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5)

时间:2020-02-04 09:45来源:毕业论文
龙韦宏(2008)也觉得汉字是最难学的文字之一,汉字本身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错别字现象较难根治的现象。 张晓春(2010)提及另一大不可控原因社会

龙韦宏(2008)也觉得汉字是最难学的文字之一,汉字本身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错别字现象较难根治的现象。 

张晓春(2010)提及另一大不可控原因——社会用字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家为了标新立异,在街头、报刊、影视上,会故意使用一些错字、别字。如蚊香广告上的“默默无蚊”;摩托车的“骑乐无穷”;美容院的“我型我塑”等等。又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这势必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小学生的字储备量是相当有限的,他无法很好的辨别一个字到底是不是错别字,所以小学生在看书学习的过程中,就可能导致一些错别字的产生。 

郑继娥(2010)也指出,由于网络的发展,其中的“网络文字”对规范用字更是巨大威胁。“代字”、“拆字”、“造字”现象严重,对小学生识字学习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另,计算机的使用,使打字代替写字。减少了小学生对汉字的使用,缺乏对汉字的体会。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策略 

对于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我们综述了十余位学者观点,并将其归因,分为学生原因——可控原因、不可控原因;及外界原因——可控原因、不可控原因。以此,我们根据学生原因中的可控部分,与外界原因中的可控部分,归纳总结各家于此两方面相应的解决策略;而对于不可控的几点原因,我们也简单地整理一些学者对此的改善设想。 

1. 从学生特点出发 

常青树(2008)根据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短,粗心大意而导致了错别字的产生这一方面,提出:有意注意的维持依赖于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加深对活动的理解。要清楚地了解活动的具体任务,不断组织自己的行为,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排除外界的干扰创造习惯的工作条件。因此我们通过让小学生理解书写正确的规范字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中国方块字的字形美,培养小学生具有写正确、规范、工整的字的兴趣,来延长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从而减少错别字现象的产生。另,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低,虽然不可改变,但我们可以教给他们记忆策略,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引导学生,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比如,在容易写错的字的旁边,注明哪些部分是容易被遗忘和写错的。可以将两个字形相似的联系起来记,但注明他们两者的区别等。 

2. 从汉字本身的特点出发

周克庸认为要根据汉字的音,行,义三方面入手来纠正错别字。比如染被写错(染字的 “九”常被写作“丸”,)[1]。究其原因,则是书写者未能正确地把握住这些字的行义关系。染字,从水,从九,从木,取义被染之物经多次(九)次漂洗(水)之后挂在树(木)上晾晒,“九”表示“多次”的意义。“九”字多一点就成了“丸”,其多次的意义无法显现,这样便闹出笑话来。如灸和炙,“灸”,形声字,从火,久声,意义为以燃烧着阴火的艾草烤灼穴位以疗治病疾。炙是会意字,从肉,从问,烤肉的意思。还有因为读音相似导致错误的错别字,比如“副”和“符”,它们俩的读音一模一样,但其的字形就却清楚地揭示了俩个字的字义[1]。副字从刀,本义为剖(副字不仅与剖字意义相同,而且古时候它们两的字形也相近),引申义是指有权威性凭证作用的印记牌,最初以竹子来制作,所以字从竹。

从教学方法入手

魏园园倡导笑话记忆识字法。低年级的小孩总爱听故事,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讲笑话让他们意识到写错别的后果。给小孩进行思想教育,从而养成不写错别字的习惯。例如:在教“歇”字时,有这样一笑话: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他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同学们大笑,通过这样的有意思的故事学生自然而然地记住了“歇”和“喝”的区别。  错别字的产生原因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5):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559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