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原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最富有现实意义的剧本之一,是典型的中国古典悲剧。王季思在《关汉卿战斗的一生》中评价 “《窦娥冤》是一个有着六百多年舞台生命的悲剧”,王国维则指出《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宋元戏曲考》)。我国现存的关于关汉卿的生平资料很少,最可靠的资料是元朝人钟嗣成的《录鬼簿》中的记载“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约生活于十三世纪三十年代到世纪末。作者所处的元代是我国少数民族蒙古族的贵族集团建立的统一王朝,蒙古人对汉人进行了极其残酷而又不平等的压迫统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致使元朝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黑暗时代。《窦娥冤》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所产生的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而窦娥也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无数无辜受害百姓的缩影。44426
通常人们评价一部戏的好坏所说的“有‘戏’、没‘戏”’,或所谓“戏剧性”,指的就是剧中的戏剧冲突。这就要求剧情发展曲折跌宕,悬念环生。《窦娥冤》作为一部戏剧,一直上演不衰,与它本身剧烈的善与恶冲突是分不开的。作为善的代表窦娥在剧中与一系列恶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同时,《窦娥冤》还是一部典型的悲剧。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窦娥冤》全剧四折一楔子。窦娥一生的悲剧从《楔子》就已经开始了,三岁丧母,七岁变为童养媳。婚后三年守寡,流氓逼婚,屈打成招,含冤而死论文网….总的来说,窦娥从出场到生命终结都在上演着一场场悲剧。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说的:“我们知道,以极端反抗极端,最后从最软弱和最能忍耐的人们心中所提出来的抗议,也是最有力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研究》)。正是这样一个善良温和、守礼节懂孝道,认为自己厄运都是因为“前世烧香不到头,今生甘愿受苦罹难”,劝自己,也劝别人“早将来世修”的女性,却遭受了人世间的诸多不幸,直到最终被残暴的恶势所迫害。突出戏剧矛盾的冲突。
研究《窦娥冤》的文人很多,对于《窦娥冤》这一剧的主题,已经早有定论。“这部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与官吏的贪酷凶残,热情讴歌了被压迫的人民群众英勇坚强的反抗精神。”(《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窦娥冤》正是通过一个善良、坚强的普通妇女的‘毁灭’,通过她的个人悲剧,写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中学语文基本课文导读》,张志公、刘国正审订)这是很带普遍性的观点。在分析造成窦娥冤悲剧的原因时,评论文章一般只提到高利贷、泼皮流氓、滥官污吏、功名利禄。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性的自私性。
二、主题部分
公元1271年(元世祖至元八年)中国进入了所谓异族统治的时代。元朝成为了中国史上著名的黑暗时代,贵族抢占民田,仕途垄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元成宗时期,贪赃枉法的情况愈演愈烈。曾有一次,查出有贪污行为的官吏一万八千多,冤案五千多件。关汉卿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贵族官吏横行、民怨鼎沸的时代,孕育出了《窦娥冤》这样一部感天地泣鬼神的剧本。在元朝的封建统治下,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面临着倾家荡产、卖儿卖女的威胁,而地痞流氓勾结贪污官吏,谋财害命、无恶不作,屈死了无数个窦娥。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认为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①”。 《窦娥冤》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5676.html